在中国有一个词语曾经很热门,那就是投资者的记忆只有七秒,确实,投资者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管理层亦是如此,旧伤未愈就想制造杠杆牛。
去年股灾之后,银行一对多的伞形结构配资被叫停,一对一的单账户配资业务虽然在政策上没有被叫停,近段时间,银行重启配资声音不断传出,据东方财富网,银行做的配资业务一般都是通过券商、基金通道,现在杠杆率大概在1:1 .5到1:2 .5之间,控制在1:2.5以内,配资成本大概在6.5%。客户单票持仓比例非创业板不超过20%,创业板股票不超过10%,且所有创业板股票不超过20%。同样有配资平台可以提供配资,日配最高杠杆可以达到6倍,月配最高可以做到5倍,以按天配资的方式为例,配资成本为日息3.6‰,按此折算年化利率为131.4%。
2.5倍杠杆风险或许可以控制,但6和5倍的杠杆让笔者感到一身冷汗,15年上半年的股市大波动与杠杆资金太多杠杆率太高直接相关。
管理层亦是一个样,也在变相鼓励加杠杆,证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自2016年3月21日起,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恢复转融资业务182天、91天、28天、14天、7天等五个期限品种,并下调各期限转融资费率,具体为:182天期3.0%、91天期3.2%、28天期3.3%、14天期和7天期3.4%。
14年年底伊始的牛市被认为是是杠杆牛,上涨是异常的凌厉,但下跌照样也是一场血腥,让多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回顾头来,得益于杠杆牛的只有产业资本和资本权贵。
以“变动截止日期”作为统一口径,2015年1175家上市公司“大小非”合计减持金额高达45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0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创下A股史上的新高。各类嗜血的资本玩家通过减持套现实现了财富变现,从账面财富百年为现金财富。
全年共有220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和136%;39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12家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融资2036.5亿元、同比增长93%;
杠杆牛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是灾难,但也造就了大小非的丰收年,造就了IPO发行丰收年,上市公司再融资丰收年,事实说明,公司无序的扩张不是上市公司之福,更不是投资者之福,市场留下了太多并购后遗症,尤其是高溢价并购。减持就更不用多说了,套现以后基本不会回到资本市场,等于资本市场彻底失血,资金被无情抽离。
中国股市估值依然偏高,大部分公司不具有长期持股价值,大家看重的不是长期持股回报,而是短期价差,因此每一个人每一家机构不是希望获取红利回报而是价差回报,所以绝大多数都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大家讲究赚快钱,赚短钱,所以都是疯炒一把直接走人,涨的快跌得也快,而杠杆资金正好切和市场投机特性,所以颇受投资者青睐,很容易出现杠杆牛,但杠杆 的具有双刃性,涨的时候助涨,跌的时候助跌,在这样的市场中,杠杆加得越高、市场越疯狂,普通投资者的结局越悲催。因此,这样的市场绝对不能加杠杆,尤其是高杠杆。肖钢主席和刘士余主席都认为中国股市不成熟,包括投资者不成熟,管理者不成熟,在不成熟的市场,加杠杆就是致命的毒药。
知名教授刘姝威认为 2015年5月19日沪深两市合计的融资融券交易余额相当于2014年同期的5倍左右。随后不久,股指暴跌。以杠杆资金吹起来的“泡沫牛”是中国股市的破坏者,是中国股市的“定时炸弹”。并引述网友观点来作为佐证,因为在涨停板和T+1制度下,股市的股票进出流量规模是被限定的,“两融”增加了股票进出流量,当股指发生剧烈波动时,“两融”的进出流量立即会涌到规模被限定的股票进出口,由此非常容易引起“踩踏”,引发“股灾”。
总理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指出,要推动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制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推出“深港通”,非常明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需要一个相对强势的指数环境,否则容易被投资者指责为圈钱市,因此提振股市乃管理层一大重要工作,可依靠加杠杆提振股市就是饮鸩止渴,搞不好就会为后市暴跌埋下隐患。
因此加杠杆不是市场的福音,只会让股市短期暴涨,让更多产业资本套现,结果是投资者悲催,产业资本笑纳。
提振股市不在于加杠杆,而在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引入机构投资者和长线资金;强调中小投资者保护,完善集体诉讼机制;打击一切违规行为,主要是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违规减持其次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损害公司利益;严厉查处造假上市;完善退市制度,让不死鸟彻底退出市场。
中国股市并不缺钱,因为场外有50多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缺的是信心,因为大家担忧自己成为被割的韭菜。制度建设好了,投资者没有太多担忧了,就是没有加杠杆,50万亿元存款有20%进场,对于实际流通市值只有20多万亿元的中国股市来说,就可以让股市走出一波强劲的牛市。
杠杆牛市是致命毒药,制度牛市才是真的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