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提前退休”缘何变成了“提钱退休”?


 干部提前退休缘何变成了“提钱退休”?

最近,湖南部分官员自愿提前退休,待遇不降反升的新闻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争议。而在舆论哗然、各种观点相互“厮杀”的热闹非凡中,干部“提前”退休也演变成了“提钱”退休,从而使干部形象再次陷入到了负面情绪裹挟的漩涡之中。

按道理说,公职人员提前退休是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做法,并不鲜见。而且《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也有明确规定:工作年限满三十年;或者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公务员,经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并经任免机关批准后可以提前退休。既然如此,湖南在推行干部提前离岗政策时,却又为何会引发如此之多的议论、遭遇到如此规模之大的“吐槽”呢?

“延迟退休”是争论点。延迟退休是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议题之一,从2004年被提出,反对声一直未断。而就在官方不断论证延迟退休必要性时,湖南的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多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这就显得格外刺眼,因而也惹来群众不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争议。诚如网友所说,在延迟退休“山雨欲来”之时,湖南却出此“土政策”,分明就是在“拉仇恨”、“找骂点”,想不刺激“患寡更患不公”的情结都很难。

“不降反升”是燃火点。湖南这些基层干部之所以要向上级打报告自请“早退”,并不是单纯为了帮助政府减轻压力、消化冗员,而是在“用位子换待遇”。 因为按照规定,“凡是被批准提早退休的干部的工资待遇可以提高一级发放”,腾出位子后就可以“除工资福利照发,另给予每年2万元至3万元经费补偿。”一方面是社会各层对于“涨薪”的翘首期盼,一方面是对于提前退休抛出的福利红包,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公众岂能不生发“提钱退休”的感慨,岂能不嘲讽这是权力所带来的赠品

“涉官必疑”是泄愤点。诚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周孝正所说,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与基层机构改革配套的提前退休是可以理解的。但奈何网络情绪并非如此理性,逢官必疑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况且在延迟退休成为趋势的背景下,提前退休本来就容易被视为公务员的一种特权,再加之“待遇不降反升”的敏感字眼,更容易刺激产生不满乃至愤怒情绪,这大抵也是“请彻底调查”呼声持续高涨的根源所在罢。

其实,让一些干部提前退休并非全无道理可言,只不过是有些地方为了尽快解决现实问题,做的还不够规范而已。正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今年将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湖南“提前退休”虽然存在有“提钱退休”的病症,但毕竟也算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因而应该纳入“容错”范畴予以纠正,而不是一味地“喷粪”、“追杀”。

(李吉明2016411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