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的节点给人以奋发的勇气胆识
李华新
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的首次地方调研,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习近平的重要一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为什么要到小岗村这个中国改革史的第一个“地标”,重温改革历程?
那么, 习近平小岗调研释放出什么信号?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的首次地方调研,习近平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三年多前,担任总书记后的首次考察调研,习近平去的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
两个时间节点,两个改革“地标”,习近平调研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决不止步。发稿时间:2016-04-29 08:55:42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三年多来,主持23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逾百份文件的多点推进,频繁的地方调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相结合,持续叠加发力的思路和部署一以贯之。
小岗村是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包产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习近平此行来到“当年农家”院落,重温了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他叮嘱大家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而由此人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当年邓小平所提出的得到一百年不动摇,在今天重温更别有一番意义。这就是深刻领会和继续贯彻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理解和准确阐释“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的道理,切实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这是习近平对于不动摇思想的新的认识。
研究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走过的内地省份已有20多个,所到之处,留下了他关于部署改革开放、催人进取的经典语汇,折射出他谋划各领域深层次改革大局的深度思考,传递出面临深水区险阻考验、矢志改革不动摇不迟疑的坚定信心。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一个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改革在路上,这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现实。
工作的改革在进入深水区之后,难度更大,问题更多。有些问题并非是开一次会就能解决。而深化改革则是一个必须边吃的信念。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这就是当下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全党同志对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要有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今天来到小岗村,重温这段历史,可以想见当年的压力和魄力,而今天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也需要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需要这样的胆识魄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