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才战略须先修炼“伯乐”之功
5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并强调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组织部门担负着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责,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古训,正确认识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苦练“伯乐相马”基本功,当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主攻手。
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人才难得,难在不知;优劣难辨,难在不识。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刘勋曾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要把爱惜人才看作一种品质、一份责任,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要善于把自己修炼成为“一流之人”,“眼慧”识得透、“耳聪”辨得清、“口勤”问得全,确保把《意见》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贤若渴的态度、卓识睿智的眼力,识其贤愚、端其良莠,让蛟龙腾飞、卧虎猛跃,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要有育才之功,用才之道。治国经邦,“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用之、养之,乃一大快事。要善于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一些有潜质、有发展前途的潜在人才多予支持、多给机会、多搭梯子、多压担子,进行有计划地开发、有针对性地培养,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要善于量体裁衣、因岗选人,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主要领域、重要岗位的创新和带头作用,敢于把关键人才用到关键岗位,以“人才引擎”推动创新、引领发展。
要有引才之策,留才之智。“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要在把《意见》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的同时,盘活用足人才政策,结合地域实际构建集聚人才的“磁场”,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险滩”,突破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拘一格地抓好人才引进工作;要善于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在服务优化上做文章、在人才需求上强保障,积极为其提供生活方面、事业发展、个人提升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让引进的“凤凰”高枕无忧,主动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要有容才之量,护才之魄。官渡之战,曹操、袁绍双方都有大批“智囊”,结果,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要具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既能容人之短,不以一时一事论英雄,不以小恶掩大德,又能容人之长,不嫉贤妒能、不自惭形秽,时刻以开阔的胸怀、恢弘的度量广纳天下有才之士;要消除“官本位”倾向,避免对人才使用主体的过度干预,通过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为人才工作良性发展提供保障,让各类人才在尽情挥洒中,以一流的贡献回报社会。
(李吉明2016年5月10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