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个决不能” 严守生态底线
“十二五”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了“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求,各区县、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重庆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红线,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把重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求,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
在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重庆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底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无动于衷。同时,认真落实“五个坚持”原则,即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坚持问题导向,优先处理好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坚持依法保护,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2014年9月,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全市“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载体和平台。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将极大地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人为本、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文化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统筹推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着力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重庆生态文明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会议强调,要把“五个决不能”作为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要求。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和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当前环保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无动于衷。必须把“五个决不能”落实到各个功能区域,落实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个领域,落实到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改革创新、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功能区域要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彰显首要、突出特色、强化重点。要以规划为引领,发挥好生态规划的引导、倒逼和控制作用,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区域,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以产业调整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保障和普法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和环境经济政策调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重庆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守住生态底线,做到“五个决不能”
生态文明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是千秋万世之大业。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更是重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五个决不能”。
一是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GDP,是“病态”的GDP,不可能长久。我们抓发展搞建设,都要守住生态底线,在生态环保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是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金山银山”。重庆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才是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如果为一时一地经济发展而牺牲了生态环境,就会犯不可纠正的历史性错误,花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因此,要牢固树立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念好“生态经”、打好“绿色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三是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眼前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顾当前不顾长远,为了短期繁荣而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是很愚蠢的。要彻底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认识和做法,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原则、目标等融入到所有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努力实现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四是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利益。古人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就是讲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如果我们只追逐眼前利益最大化,违背自然规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必将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要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同发展。
五是决不能对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无动于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既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给群众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又要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生态环境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守住生态底线,做到“五个决不能”
2、"五个决不能"是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底线要求
3、重庆五个决不能严守底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开创新的发展实践推动我市“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5、牢记重托 不负厚望 扬鞭奋蹄 埋头苦干 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重庆“五个决不能” 严守生态底线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