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打还是不打?


 狼来了,打还是不打?

/老衲

战机一次又一次的起飞,舰艇一次又一次的出航,钢枪早已擦亮,大炮也N次对准了目标。演习,还是演习,老实说,演习已经演得麻木了,自己人攻来攻去,有意思吗?没意思,没意思还得这样演,因为,上头不让真打,不知道跟谁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打。

作为军人,相信从第一次手握钢枪的那一刻起,血性已经与记性粘在了一起,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这应当是那些真正有护驾意识的军人的基本素养。虽然军中挖出那么多的蠹虫,虽然不是所有的军人去当兵都有很纯的动机,虽然不当兵比当兵要舒坦的多,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你选择了手握钢枪,就选择了视死如归,就选择了看家护院,领地意识,以及保护领地的责任,这是雄性动物最高贵的基因传承,雄狮如此,公树懒亦如此,何况男人乎?何况是出过霍去病,出过杨家将,出过彭德怀的我泱泱华夏乎?

解放军最擅长的就是政治思想工作,这是这支队伍建军近90年来屡战屡胜的法宝,那么现在这个工作该怎么做呢?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还在怎么做,但是,每次血气方刚的演说和煽情,都是面对着一场又一场的演习,到后来,就自然变成了演戏。

笔者曾经在一个部队大院里混过,无论是中餐晚餐,用膳前,战士们都要在食堂前排成队高歌一曲,或者是“团结就是力量”,或者是“打靶归来”,或者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看着那些90后士兵几乎是发泄一样的高歌,总觉得有点滑稽,有时候领兵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觉得有点滑稽了,就大声责骂大家唱得不够来劲,要求重唱,然后换来的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吼声。唱完后,呼啦啦直奔食堂大门而去。

又想起有一次路过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大门口,见穿着一水校服的学生正在做课间操,喇叭里放的是当年全球流行的江南style,在动听的旋律中,学着韩国歌星鸟叔的舞姿,学生们欢快地投入地跳着骑马舞,很是感慨,觉得现在的校园文化确实比以前丰富多了。

那么军营那种一成不变的思想教育风格是否也可以改变一下吗?

有点扯远了,关于军营文化思想洗脑是固守旧训还是与时俱进,这还不是当下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很现实:我们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民间有言: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现在,最大流氓国已经在体系式推进摧毁全球老二的战略,这个战略不会因为执政党轮换和总统的更替而停止。从当下的形势看,已逼仄我天朝至尴尬角落的程度了,无论是政治孤立,外交围困,文化渗透,经济施压,军事威逼,无所不用其极,就缺那第一声枪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边继续吼破嗓子煽情军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血性,一边却还在国际舞台上忍耐忍耐再忍耐,这样的反差,在民间早已是冷嘲热讽,甚至都有点麻木了。这倒还不构成大的威胁,毕竟,自嘲和他嘲也是国民性之一种,没必要较真,狡黠、自以为是、墙倒众人推、痛打落水狗、见利忘义、数典忘祖、有奶便是娘、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墙头草两边倒,等等等等,这个民族在危难到来时总有各种对付的方法。

问题是,当军队总是被一次次的热血,又总是被一次次的忽悠,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堪设想。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既然人家到处堵门寻衅,打一仗又如何?俄罗斯强人普京不声不响派出飞机坦克舰艇直接在叙利亚跟反政府武装干上了,该炸就炸,该杀就杀,最大流氓国不也大气不出一声吗。未必你天朝在南海或者东海开了第一枪,西安以东立马就成火海了?我看最大流氓国也没那么大底气。

小仗不打,大仗焉能打赢?不杀鸡焉能吓猴?

现在我们的周边,可恶的对手比比皆是,最可恶的恶邻早该收拾了,部队实际上也早做足了准备。但是,上头不让打!

一个大块头,总是被小人欺侮,这样的情况,竟然愈演愈烈,个中原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分析都有,但是,不敢打、不愿打、不想打的结果一定是不会打和打不赢。

想起当朝老大视察南部战区时指挥官回应的那句话:我们都准备好了,就等首长指令!

那么,首长为何还不下指令?!首长敢下这样的指令吗?我们拭目以待。顺便说一声,开打之时,需要取用老衲一命,老衲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