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四类金融风险


  7月14日,银监会召开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据统计,截至6月末,银行业资产总额21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不良贷款规模创11年新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61.3%的较高水平。

会议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防范好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海外合规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四类风险。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进一步挖掘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收核销不良资产的潜力。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扎实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

重点严查十大行为

一是落实中央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不力的行为;

二是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重发展速度、轻风险内控的行为;

三是违规收费,增加企业融资负担的行为;

四是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

五是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贷款“三查”执行不力等行为;

六是违规私售飞单和代理销售,误导或诱导购买投资产品的行为;

七是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行为;

八是操作风险管控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

九是内外勾结、违法犯罪的行为;

十是瞒报或迟报重大风险案件、对相关责任人查处问责不力的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机构内部问责、监管问责和监管问责再监督三位一体的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制度和“双罚”制度,坚持违规处罚与没收非法所得并举,做到见钱、见人、见整改。

  7月14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面临的形势,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

会议指出,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全国银行业系统以“两学一做”为动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切实遵循五大政策导向,积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银行业呈现稳健运行态势。

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任务,通过信贷、理财、债券投资、信托、租赁等渠道新增资金投放14万多亿元,盘活不良贷款5000多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引导银行“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截至3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无还本续贷政策,将“银税互动”服务模式推广到县域,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探索信托公司开展铁路发展基金专项信托业务,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购附加产品融资业务,积极开展大型成套设备金融租赁业务。拓宽支农融资渠道,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制度,截至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近27万亿元,同比增长8.7%。支持开发银行和农发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6万亿元,贷款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制度,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大多数地区已完成对符合条件贷款客户债权人委员会的组建工作。(来源:银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