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带来的营销启示(六十四)
魏长永
老孟最早从菜市场卖菜起家,就信奉一个道理“薄利多销”,积累了不少的资产。后来从事家电“狗狗”品牌经销,只代理中低端商品,算是看准了市场,几年下来,生意一直红火。
对于“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老孟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论资金流,还是信息流,都的依赖货物流。没有销售,都是白扯。利润再低,总是顾客给你钱;没有销售,你就得白白上交费用,这叫亏空。里面的商业秘诀是:只有卖出存货,才能进新货,新货落价,等于又赚了一笔。因为老孟售价过低,影响了市场,没少跟厂家业务吵嘴。老孟依旧我行我素,好在销售额不少,厂家也就不再过分追究。
老孟卖货便宜远没有他的抠门名声在外,按照惯例,家电都是免费送货的。为了省却送货费用,老孟联系了收破烂的工人,谁去送货,可以免费得到货物的包装箱,顶替了送货费用。一般都是本地顾客,这笔交易还就真达成了。
老孟的抠门表现还有更奇葩的,一般不在自己店里实验电器,说是耽误时间,其实是为了省电。老孟不便说明的是,让顾客买回家再试,出了问题,就等于售后问题,都是厂家售后负责,自己免了来回的运输费用。
经济寒冬来了,老孟发现自己“薄利多销”的招式不灵了,一千多元的家电,赚不了五十元,就这样,销售依旧不温不火。
上游厂家也感受到发展困境,家电就这样大规模的生产了几十年,数量递增触及到了天花板。尤其是中低端电器,使用寿命远大于自然淘汰率,所谓产品创新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企及的。这样,像老孟这样的经销商,对于低价销售的坚守,是企业的救命稻草。
厂家领导决定大张旗鼓地表彰老孟的模范行为,为了突出喜剧效果,给老孟一个惊喜,没有提前通知老孟,用了八辆彩车,敲锣打鼓,绕城宣传,最后集中到老孟店铺前,开始路演和表彰仪式。
老孟的店铺空无一物,自己在打扫卫生。厂家领导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这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老孟拿出销货记录,上个月销售额两千伍佰元,利润二十五元,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库存商品全部低价都卖不出了,只好拉回家。决定改行开一家蔬菜超市,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的方式,对于蔬菜行业就一定能行得通吗?
营销启示:
第一 薄利多销毁掉的不只是家电企业,几乎所有的生产制造都因为暂时的销售顺景忘却了技术更新。
第二 没有可观利润的销售,打折的一定是服务。
第三 顾客缺少的不是商品数量,而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