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悦纳的形象代言人
喻建国
如意是古代汉族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流行。最早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柄端如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悦纳隐隐地深蕴其中。
翻一翻我国的古籍,和如意相关的成语很多。宋·朱敦儒《感皇恩》词有曰:“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红楼梦》第四六回有曰:“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黄金世界》第一回有曰:“只要于己有一丝的好处,且把良心歪到半边,千方百计,竭力钻谋,便像心如意了,还不住手。”“万事如意”更是脍炙人口人人追捧的。
人在如意中,自然春风满面,这里的春风指的是笑容,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有曰:“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人在如意中,如坐春风,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有曰:“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人在如意中,胸怀总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有曰:“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稍稍深挖一下,悦纳处处呈现于如意中。意有各种意,大致画两个圈圈:善意与恶意,由是便有了遂善意与遂恶意。心态成熟,自然不会追求遂恶意,唯追求遂善意方能登上悦纳的殿堂。
个体对自己所面对的现实都能欣喜地接受,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悦纳。个体总是存在于现实的时空中,当个体具有悦纳的成熟心态时,个体必定对现实存在的时空在在都能快乐地接纳。换句话说,心态成熟者的面容经常是满面春风,心态成熟者的仪态常年是恬然自足。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人意的事,或者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倒霉事,甚或是挫折连连,更为可怕的甚至是大祸临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做怎样的心理操持,成熟心态的操持者照样会从容面对,高兴地接纳所有的倒霉、挫折和祸事。就像如意在手,依然是称心如意,照样是像心如意,热烈地拥抱着万事如意。
如意既是悦纳的象征,也是悦纳的实践。中国如意是悦纳深刻内涵的形象代表,它勾勒了悦纳不尽的深意。如意深入到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它就一直在向人们宣扬悦纳的道理。如意,如意,悦纳,悦纳,悦纳了自然如意,如意了也就必然怀抱悦纳。
我在寻迹古籍时,无意中发现了如意,我的祖先早已把悦纳紧握手中,常年不放,如今你只要在我国的名山大川中倘佯,你一定会在民间工艺品中发现如意,它就在告诫你该紧紧地握住悦纳。如意在手,悦纳在心,如意入心,悦纳长随。好一个悦纳的形象代言人,雍容悦纳,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