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琐记(2):猇亭·“大酒店”


 西行琐记(2):猇亭·“大酒店”

 

2016714日。

只是途经宜昌,在猇亭住上一晚。

很小就知道猇亭。少年时看连环画,知道“夷陵之战”,知道“火烧连营”。 “猇亭”让人联想到刀兵和硝烟,而“猇”字本身也有肃杀之气。

我在网上订的是“某某大酒店”。猇亭的酒店大多价位不高,网评不多也不高。看来猇亭不怎么吸引旅游者,宜昌或者三峡旅游,人们大多选择住在城区。我们所预定的“大酒店”,可能是猇亭最好的酒店了。价位合适,网评也不错。想象中,所谓“大酒店”,应该有优越的位置,显眼的招牌,明亮的大堂,宽阔的停车场。

开车走过一条街,却不见“大酒店”的踪影。掉头回来,慢慢开,仔细找,才在街角一侧看到“某某大酒店”。简陋的门面,不起眼的招牌,就像一家小小杂货铺。四层小楼,每层楼十来个房间。这就是“大酒店”了。设施还算齐全,房间还算卫生,服务还算专业。我们收入本来就排斥排场,“大酒店”就“大酒店”吧。

住下后出门逛街。猇亭也是古镇,而我们此行的主题之一就是古镇。在我的意念中,古镇总是要有某些古镇的要素的,比如古建筑或者仿古的建筑。至少要有黄色的旗幡和红色的灯笼,要有亭台楼阁和土特产商店。向着东边一条看起来还有点人气的街巷走去,没走几步就意识到我们的愿望要全盘落空。眼前呈现的,不是古老,而是落后;不是安静,而是萧条。街面狭窄,铺面凌乱,地上四处是垃圾,墙上挂满着电线。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烂的气味,小贩单调而枯燥的叫卖声不一会儿就让人有昏睡的感觉。门面的色彩是单调的昏暗,没有旗幡和灯笼,也没有广告和霓虹。三三两两的顾客无精打采地走着,一家家铺面也是摇摇欲坠的模样。几乎都是偏远乡下那种店面的布局,除了日杂就是小五金,没有卡拉OK,没有网吧,甚至也没有手机店和银行。到了镇中心,有一个广场模样的空地。说是“广场”, 因为有十几位大妈在跳“广场舞”。

猇亭是宜昌的郊区,是三峡机场和宜化公司所在地。按理说,现代化的机场和大公司的辐射作用,怎么也会使之享受到一点推动,从而呈现出一点现代的色彩。猇亭所呈现的这种萧条和没落让人一时疑惑。其实这种状况也还算正常。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将导致资源向收益率更高的领域和区域流动,分化在所难免。在现代化大企业和大机构的周边出现“灯下黑”的现象,也不算奇怪。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其紧邻的大板桥镇之间先进与落后,繁华与萧条的反差,要比这里所呈现的更严重,更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