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召回要防止“浑水摸鱼”
基层最能培养人,也最能识别人。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或驻村扶贫等方式,以求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帮助村里脱贫攻坚。但是,有些被选派的机关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走读”、“挂名”等现象突出,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没有全身心沉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没有认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还助长了一些年轻干部的漂浮不实作风。
为此,一些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对基层工作不熟悉、不投入,不胜任、不履职、不作为,但又够不上党政纪处分的“问题干部”实行召回制度,通过集中学习教育、组织座谈、专家心理疏导等措施,让干部“回炉淬火、加钢锻造”。召回结束后,干部在考核期的表现,将成为干部职务调整变动的重要依据。毋庸置疑,对不合格的干部进行召回管理、“回炉再造”,是治疗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良方,更是服务民生、勤政为民的善举。但是,好制度必须有好落实,良方也要有良知的医生开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实施干部召回制度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有人“投机钻营”或“浑水摸鱼”。
干部,干部,必须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也无论是什么样的干部,都必须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务实有为、无私奉献,抛弃一切个人“小算盘”、“小九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进入仕途,要么没有追求、缺乏理想,成天关注车子、房子、票子;要么心术不正、官瘾不小,成天盘算的不是如何履职为民、干事创业,而是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自己升迁晋级捞取资本,包括选派驻村挂职等,在他们看来也可能是“赚取”基层工作经历,为日后平步青云做铺垫的,本身就不想在基层吃苦受罪,于是象征性地下去转转,但是人在基层心却一直是想回机关。作为“问题干部”被“召回”后,有的干部更认为是自己“命运”转机的机会,哪怕是在“回炉再造”的时候,也是“人在课堂,心在官场”,幻想等待的是后续更好的安排。更有甚者,到处“找关系”、“搭天线”、“寻靠山”,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选派”、“回炉”一直就是在某些“大领导”精心安排或编排下进行的。
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之所以会有一些人喜欢或能够“浑水摸鱼”,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制度设计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漏洞或留有“缺口”。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在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全面从严,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从源头上堵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非分之想”和“违规行为”。同时,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从严把关,全面引进阳光监督机制,特别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每一步权力运行都在阳光下操作、在监督中规范。另外,要突出常态长效,将干部选派、召回等制度逐步纳入系统化、常态化轨道,在组织管理、评价标准、后续安排等各个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召回制度良性运行。
严是爱,松是害。将不合格、责任心不强的干部召回并“回炉再造”, 是为了促使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从表面上看,好像让干部一时面子上不好看,但从长远看,是对干部的保护和爱护。反之,如果对选派的干部不闻不问、放松管理和要求,则是害了干部、误了基层、坑了群众。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对于在干部召回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搞“投机钻营”、“浑水摸鱼”的,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责任人,都必须严肃处理、严厉问责,从而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不断激励干部投身基层、扎根基层,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奉献自我、成就事业。
(倪洋军)
干部召回要防止“浑水摸鱼”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