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大学退学率才是中国大学竞争转型的关键


  大学中较高的退学率带来了一种学习竞争的环境氛围,学生都会更加努力地完成学业任务,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更加优秀。在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实验楼中,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找资料学习很常见。美国大学的学习氛围就如同中国的高中,然而由于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身心承受能力都很强,应付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已没太大问题。而且他们可以把这种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劲头带入到日后的工作中,很快便能在工作事业中崭露头角,有所作为。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退学率就低得多。据有关数据,中国高校的退学率常年维持在2.6%左右,只要进入了大门,学生就像保送了大学毕业证。每到毕业季,很多高校便会组织大规模的“清考”。这种考试,只为那些挂课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考试内容往往被提前告知,监考也很松散。有了这种考试保驾护航,一些学生也更加有恃无恐了。在高中透支的身心,在大学里终于松垮了下来,而且沾染了很多恶习,比如打游戏、吸烟、打牌等。不仅荒废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这种萎靡的精神状态如果带入今后的工作中,也会对他们未来产生很大消极影响。所以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效仿国外一流大学,逐步提高大学的退学率到10%左右。

  提高大学退学率可以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且带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众所周知,中国中小学的教育主要还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周到细致地讲解,布置大量的作业,不断进行强化,学习过程不会太在乎学生喜好感受。很多学生高考后会将书撕碎扔掉,来发泄心中的压抑烦闷,可见他们对于书本,对于学习已经极度厌倦。书本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增加负担的镣铐而已。带着这种心态,显然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学教育更注重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清楚对那些方面感兴趣,对未来有良好的发展规划,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并自觉遵从。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以后,知识积累,更是只能靠主管自觉。大学老师往往会只是给出了一个课题,随后的查阅资料,写报告,做方案都要学生自主完成。平时考试老师也不会事先做很多辅导、模拟考试等,都要考学生自觉准备,如果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没有老师的监督压力,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到了大学就可能栽跟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名高考专家孙东东表示,“衡水模式”已讨论多年,是早该结束的教育模式,我们曾对衡水中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刚入学时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面、人际交往能力,相比河北其他地方的孩子相比是最差的”。再如,美国一家教育服务机构公布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报告中,就显示2014年全美有8000多中国留学生被退学,其中因为学术表现差,而被开除的学生高达60%。对于本科生,美国的大学一般要求CPA达到2.0,研究生GPA要达到3.0。在被退学的留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身体欠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中国的高中升学率,教育往往是榨干学生所有时间,透支学生身体换来的。学校会给学生描绘美好的前景,诸如现在辛苦点累点,要坚持住,等到了大学就可以尽情地玩乐了。进入过大学提高了退学率,对于学生的学术成绩有更严格的要求,那么高中老师们的话就要破产了。考上大学并不是奋斗的重点,因为即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可能因为表现不佳而退提前退学,拿不打大学文凭。到了大学肯那个要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一项任务,通宵达旦地学习钻研。如果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身体状况欠佳,无法跟上大学的学习节奏,而被勒令退学的话,对于学生本人、家长、高中母校都会是很大的遗憾。这样,牺牲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换取短时间的考试成绩的作法,将不再得到支持。学校会更加学生的劳逸结合,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育手段方式,不再是强化灌输所谓的知识点,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激烈引导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