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活化的六大策略


旅游资源是旅游科学研究中的基础领域。深化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研究,不仅是旅游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旅游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类旅游资源,地质遗迹、历史遗址在实践中多采用“福尔马林式”的标本保护和静态展示模式,导致地质公园、遗址公园及同类旅游场所较好不叫座,成为旅游开发中的一类难题,即使像澄江帽天山化石群和西南联大旧址这样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也不例外。

为了描述年代久远、失去生命、静态存在、信息密集、知识门槛高、开发难度大的旅游资源,李庆雷、董培海提出了“化石型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并根据旅游活动的体验属性、服务与表演之间的相似性,引入剧场理论,提出了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的SARSPA模型和“6E”策略,以指导该类及类似旅游资源(如历史纪念建筑、废弃村寨、文博场馆等)的开发利用。研究认为,具有相对静止、信息内隐、体验性差等特征,利用难度大。若采用标本式保护、简单化展示模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根据剧场理论,化石型旅游资源应采取活化的利用思路,考虑编剧、演员、导演、舞台、表演、观众六个要素,综合运用体验、情境、事件、融入、印象、延展六种策略,灵活采用动态展演、参与体验、虚拟现实、功能再造、产品衍生等手段

只要坚持开放和改革思维,考虑市场需求,运用创意、科技,健全价值展示体系,注重游客体验,化石型旅游资源完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诚然,本文只是针对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本身进行了分析,对于实现活化的支撑条件(如资金、人才、技术)和保障体系(如政策、体制、机制)则有待后续深入研究。此外,通过对化石型旅游资源的研究可以发现,新时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该注重制度设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旅游资源管理主体的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整合外部策划规划、宣传营销和市场渠道资源,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文化创意和科技运用能力,形成将资源转化为体验式产品的自我发展能力。(来源:李庆雷,董培海. 基于剧场理论的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研究[J.旅游研究,2016,8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