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手下有许多有功之臣,但有一人的功劳很特殊,这个人就是萧何。西汉末的思想家扬雄这样评价萧何:“萧归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意思是萧何定下规矩,曹参跟随不变。留侯指张良,陈平是继曹参之后的宰相。这几个人中,萧何放在首位,可见其功勋之大。
那么,萧何为刘邦立下了哪些规矩、建立了哪些功勋呢?
其一,制定法律、税收制度。秦二世四年,即公元前206年,刘邦初入汉中时,就根据当时的情况,考虑到最紧要的是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史称“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这时,萧何想到的是,赶紧将秦遗存的法律、制令和图书收集起来保存好,这是一代王朝必须要参考的文件。刘邦不懂这些,马背上打出来的江山,以为能像马背上打打杀杀那样来治理。
萧何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然后根据这些制定新的律令和减轻剥削的制度,使统治者能够“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随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同时,废除了秦朝苛刻的法律,使得老百姓非常高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条文,另立出汉律九章。到惠帝时,成效越来越大,史书载:“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到孝文帝时,“吏安其营,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
其二,关中地区建成供应基地。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处境是很困难的,项羽兵力为其四倍。刘邦处处受制于项羽,萧何在关键时刻对刘邦说:“虽然项羽封您为汉中王,但这是不公平的,但比起置您死地来,又强了一点。您现在人马不如人家,百战可能百败。所以,我劝大王不如暂时居汉中,养其民并招募贤人,利用巴蜀的有利形势,日后再平定三秦,这样就可以得到天下。”刘邦听从了他的建议,不到半年时间,就又重新占据了关中地区。第二年开始讨伐项羽,楚汉战争正式开始。开始虽然不利,但萧何在关中后方给予刘邦大力支援。萧何在巴蜀地区负责收敛税赋,镇守安定百姓,颁布法令,供给军粮。他对发展汉中和巴蜀的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三,推荐贤能。“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即是典范,是人人皆知的美谈。萧何通过几次交谈看中了韩信,觉得应该重用。韩信也老认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有一天竟然逃离汉营。所以,萧何甚至来不及同刘邦商量好,就去月下追韩信回来。后来通过在刘邦面前多次分析韩信的才能,终于让刘邦接受了当时还是小官吏的韩信,并举行隆重任命仪式,让韩信大受感动和鼓舞。后来的事实证明,萧何的确是个伯乐,韩信也堪称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