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是房地产的“死多头”,网友对他唱多大多很反感,甚至把他看成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可是很不幸,他似乎每次都说对。
前几天,从网上看到他在钜派投资集团2017年上海宏观经济展望暨投资策略会上的一个发言,其中就讲到一个观点,即国家不会让房地产掉下去。他在讲话中用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出自国家统计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任志强是一个很会看风向的人。这次,他说法有些变化,除了仍然说有些城市房价不会下调外,承认楼市由政府说了算。依笔者看,这倒是个大实话。
国家为什么不会让房地产掉下去?数据表明,如果没有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2016年的gdp就掉下去了。2015年6.9%的gdp,扣除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就只有4.8%了。2016年3个季度的gdp增长是6.7%,扣除房地产就是4.4%了。单独计算房地产是占0.8%,相关投资如钢铁水泥木材等占0.7%,所以今年扣除房地产就剩5.2%的gdp了。再看税收,房地产在税收增长中贡献最大,占29%。任志强依靠这些数据分析房地产,来证明国家不会让房地产掉下去,这是令人信服的。
那么,政府会只让房地产上涨不让它下跌吗?也未必。该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而且一定能够控制住。到今天,任志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有力的证据是:最近,很多城市接到住建部指示,要求把房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地方政府当然是不情不愿,但是没办法,住建部看各地报表,要网签涨的很快就不让你签,不给你发销售证。譬如万科,现在就很急,因为不给它发证,他就卖不了。所以,万科就先将低价房子快速卖掉,涨幅平衡了才允许高价房子网签。
上述数据和事例表明:中国的楼市就是个政策市,一切在政府掌控之中。
过去,不少人在房价上涨的问题上,从金融、经济等专业角度作了解释。对此,民间争议很多,认为专家在隔靴搔痒,甚至在欺骗民众。现在看来,所谓房价上涨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以及什么资产荒的说法,都是不靠谱的。房价与经济好坏关系也是有限的,为什么?看看去年经济增长的情况就知道,去年GDP从6.9%降到6.7%,经济在下行,可是房价猛涨。房价上涨和经济增长和下滑有关吗?显然关系不是对应的。倒是房地产业直接关系到GDP。
那么,国家管理层在房地产的问题上好像有着很矛盾的心理。对于一线城市,根本就没有让房价滑下去的打算;对二线城市,让其平稳下来,迫于舆论压力,甚至打算让其降下来;对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希望大幅去库存。
这也是很多人早看出,坚定看好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原因。为什么没有让一线城市房价降下来的打算?一个因素在作怪:人口。北上广深尤其是北京,已经是人满为患,人口流入挡都挡不住,只有依靠房价这堵墙了。王岐山2003年在北京当市长时,规划2020年要守住1800万人口的底线。可是,到2008年时,北京的人口达到1900万。最近,北京提出一个“誓死守住人口2300万的底线”。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是唯一一道有力的防线。
在一线城市依靠高房价阻拦人口的情况下,房地产会产生羊群效应,二线城市见机行事,很快跟了上来。这使人想到海子的诗中“春暖花开”一词,将“春暖花开”倒成“花开春暖”时,意思就全变了,“花开”反作用使“春暖”。一线城市不会是一花独放,因为它使房地产产生了暖春。这也是使管理层最为纠结的地方。
还有让管理层头痛的事情,这个原因来自域外,这就是即将上任的特朗普。特朗普是个商人,作风务实,可以预见,他将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利于实体经济。
很显然,中国在保GDP以及解决其他一些难言困境的策略下,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在应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方面是不利的。因此,政府亟待纠偏。这种形势下,坚定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
所以,关于房地产,我一直以为政府说了算的观点是正确的。政府原来说话没有兑现,是有难言之隐。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地位的需要,一带一路的战略也需要经济支撑。中国经济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周边小国哪个会跟你混?但是,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促使中国下决心的因素太多,单纯靠房地产支撑经济已经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了。现在看来,是政府说一不二的时候了。
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对楼市的控制不是什么坏事,恰恰是有效政府和有为政府的表现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