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与三四线城市人口部分置换如何?


  一线与三四线城市人口部分置换如何?

  现在这个时代,对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土著居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即是个致富的机遇。为什么?想想,在北京,一套普通房子的价格都涨到了千万左右,几乎是每个有住房的家庭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千万富翁。且慢!这样就是千万富翁了吗?当然不是,房子只有变现,你才能成为千万富翁。在没有变现之前,你还是照样过你的平常日子,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得继续过紧紧巴巴的日子。房子涨价不涨价,不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在心理层面增添了很大的筹码。

  其实,不论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都一样有许多过紧日子的平头百姓。

  去年7月在上海待了十多天,期间恰好遇到一位房地产商,那时,房价上涨还没演绎到高潮。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上海土著的一些实际情况。他说,别看上海是一线大城市,日子过得紧巴的人一大堆。家庭收入也都指望几个人的工资,他手下打工的人工资大多在万元左右。

  我不知道,后期房地产那么火的时候,这位老板给他的员工加工资没有。

  如此看来,在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一般的小城镇,就生活质量而言,比北上广深过得更好的人是大把大把的。

  比较上述情形的时候,我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如果让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土著居民置换起来如何?当然,能够与一线城市进行人口置换的,对于三四线及以下的人来说,肯定是那些富裕的人群;同样,对一线城市的人来说,也一定是那些比较贫穷的人群。

  如果真的进行部分人口置换,将是什么效果?

  譬如,北京人到桂林、柳州,或者到云南大理、贵州贵阳定居。北京目前的房价为5.3万元/平米,而桂林、柳州的房价在0.7万元/平米,大理为0.87万元/平米,贵阳则为0.61万元/平米。北京人卖掉手中的房子,然后,用不到1/6的钱到这些地方买一套房子定居,然后在这些地方当富翁,投资置业或者找一份工作上班,那日子绝对是过得优哉游哉。

  对于三四线及以下富裕的人群置换到北京定居以后,也许他们追求的不再是那种小城市习惯的生活,他们会为自己换了一种活法感到新鲜。

  可是,这对长期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要他们去置换这种小地方的生活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思想意识。他们肯来一次解放思想吗?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活在某种精神桎梏中,我们常常陷入其中仍不自知,难以自拔。不过,换了许多人,对北上广深的向往都是难以改变的。除了根深蒂固的上游情结,便是一些实在的隐形福利。

  一线城市土著不愿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土著部分置换人口的障碍,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

  其一,不愿轻易放弃优越的隐形福利。

  就北京而言,一般的居民有着哪些三四线不具备的福利?当然,这种福利不是有北京户口和无北京户口的比较,而是城市之间纯福利的比较。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教育:北京的师资力量绝对是优质的。在北京,可选费用低廉公立幼儿园,上重点中小学不用交借读费、择校费,上大学的优势更明显,因为北京高校优先录取本地学生;就业:北京失业者每月可获数百元失业金,体制内企事业单位优先聘用北京户籍者;养老:北京户口养老金标准较高;医疗:北京人可接受更多免费医疗,报销额度相对高。

  当然,在其它城市也有相应的福利,但其额度明显赶不上北京等一线城市。不过,各地生活成本也不一样,应该是各有千秋。

  其二,故土难离的情节。

  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了,就在无形中产生了依赖,或者说有了某种感情。不要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就算是在穷乡僻壤,也有着故土难离的恋家恋旧情结。从北京移民到三四线城市,在心理上是一场很惨烈的战争。

  其三,对未来生活不可预知的恐惧。

  这种恐惧首先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在一个新的地方,虽然手中握有不菲的资金,但自己能做什么?适宜做什么?这对大多数人都是一种考验。接着是水土不服的可能。人生地不熟,即使结伴去定居、发展,也可能在很多方面存在不适应。再者,会有不愿去冒风险的意识。敢闯敢干虽然意味着大的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甚至失去手中的财富,失去眼前安逸的生活。这是很多人都不情愿干冒风险的原因。

  所以,尽管北京等一线城市交通拥挤,有着严重雾霾,常年气候也不如南方一些城市好,一些人的日子也是一生都紧紧巴巴,但如果要他们和三四线及以下的人群置换户口去生活,那绝对是很难的。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一线城市的人来说,相信一旦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退出,将会有一个非常宽松和良好的空间等着你。

  何况,目前靠高房价成就的这种暂时的千万富翁,有可能在未来不久的某一天成为泡影,财富永远不会再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