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资本与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之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按照产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所处的环节,将产业资本划分为三种形态,其主要表现为货币资本形态、生产资本形态以及商品资本形态。上述三种资本形态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之,可以将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之间的关系做如下描述。
(一)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区别及联系
     1.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之间的区别。一般而言,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之间存在着以下区别:
 第一、形态上存在区别。从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形态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二者存在着较大区别。货币资本主要表现为货币形态,这种货币形态又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形态。而生产资本主要表现为进入生产领域的物化资本形态,其主要表现为厂房、生产设备、生产工具、原材料及半成品,以及已经通过货币资本购买的劳动、技术及管理等活劳动形态的生产要素。
第二、资本增值环节上存在区别。从生产环节来看,货币资本主要分布于生产的起始环节,其主要是为购买资源[1]、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做准备,就此而言,货币资本实际上是为进入生产领域做准备、但尚未进入生产领域的那部分资本形态。而生产资本主要是指已经进入生产领域,正在通过各生产要素的相互组合生产相应产品的那部分物化形态的资本,其主要分布于生产领域,是正在执行生产职能的资本。
第三、流动性存在着区别。所谓资本的流动性,是指资本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的能力[2]。就货币资本而言,其本身就处于一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状态,因此,货币资本是一种具有百分之百流动性的资本。从生产资本来看,如前所述,其主要表现为厂房、生产设备、生产工具、原材料及半成品,以及已经通过货币资本购买的劳动、技术及管理等活劳动形态的生产要素,在这些生产资本中,有些是可以变现的,其主要表现为具有完整使用价值形态的物化产品;而有些却是不能变现的,其主要表现为通过生产要素组合所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出现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化产品。对于可变现的物化产品,其实现由物化产品形态向货币价值形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部分生产资本的流动性存在着较强的时滞效应;而对于工序尚未完成、没有使用价值的其它物化形态产品而言,其不可能实现由物化形态向货币价值形态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部分物化形态的生产资本,根本就没有任何流动性可言。因此,就流动性而言,货币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生产资本的流动性。
2.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之间的联系。就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之间的联系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货币资本获取价值增值需要通过向生产资本转化的方式,才能实现。在经济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
在以直接投资为表现形式的转化方式下,货币资本只有通过购买相应的资源、技术、管理及劳动等生产要素,由此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通过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组合,生产出具有更多价值量的商品,并对这些商品顺利进行销售以后,才能获取货币资本的价值增值。如果货币资本不实现向生产资本的转化,其获得的价值增值仅仅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社会总价值角度考虑,社会总价值并没有出现一分钱的价值增值。
 就间接融资方式下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换路径而言,由于其不是通过直接购买资源、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方式,实现由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转换的,而是通过借贷的方式,间接地实现由货币资本形态向生产资本形态转换的。理论上而言,如果借贷资本不通过间接的方式向生产资本转换,其所获取的利息收入就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本身就不会增加一分钱的社会价值总量。就此而言,借贷资本所获取的借款利息收入,也来自于生产资本领域各生产要素组合所产生的价值增值。
第二、生产资本所获取的价值增值最终需要通过货币资本表现出来。生产资本作为价值增值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增量价值的商品,只有这些商品在顺利实现销售并再次转化为货币资本之后,通过生产资本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最终才能得以实现。当然,这种货币形态的资本如果不用于“追求”价值增值的生产领域,而是用于消费,则其并不能称之为资本,而只是一种货币形态的资金,由于其在货币形态上与货币资本基本相似,因此,不管未来货币资本使用方向发生什么变化,其仍然是生产资本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最终表现形式。
(二)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区别及联系
1.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态上存在着区别。货币资本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货币形态,而商品资本主要表现为通过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组合生产出具有增量价值的商品形态,相对于停留在生产领域的半成品而言,这些商品具有完全的使用价值,其可以通过销售的方式,实现增量价值。
第二、资本增值环节上存在着区别。从生产环节来看,货币资本主要分布于生产的起始环节,其主要为购买资源[3]、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作货币准备,就此而言,货币资本是为进入生产领域做准备、但尚未进入生产领域的资本形态。而商品资本主要是指经过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组合所生产的具有增量价值的商品,其所处的环节是资本增值的最后一个环节。商品资本只要通过销售环节,将商品资本再次转换为货币资本形态,就可以顺利地实现资本形态的转变以及资本增值。
第三、流动性存在着区别。就货币资本而言,根据前面关于流动性的相关表述,如果不考虑银行存款所面临的银行信用风险,那么,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作为表现形式的货币资本,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从商品资本来看,虽然其是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商品资本要实现由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向价值形态的货币转换,还必须经过销售环节,即商品资本形态的商品只有经过顺利销售,才能转换为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由于商品资本由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向价值形态的货币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其转换价格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因此,相对于货币资本所拥有的百分之百流动性而言,商品资本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2.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之间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资本是货币资本获取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之一。理论上而言,无论是直接形态的货币资本还是间接形态的货币资本,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增值,就必须通过进入生产过程、生产相应具有使用价值形态产品的方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增值。而商品资本是货币资本进入生产过程之后,通过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组合生产出增量价值的资本表现形式,其既是货币资本进入生产过程通过诸多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货币资本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环节。在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转换之后,如果不能通过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货币资本就不能通过增量价值形态商品的出售,来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就此而言,商品资本是货币资本实现价值增值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第二、停留在商品资本形态所包含的价值增值最终需要通过货币资本表现出来。如前所述,商品资本主要处于资本价值增值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所生产出来的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和增量价值的商品形态,这种商品形态只有通过销售环节以后,才能实现由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向价值形态的货币转换,从而达到资本增值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停留在商品资本形态所包含的价值增值,只有通过商品资本形态向货币资本形态的转化,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1]这种资源既包括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加工与劳动、技术及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具、原材料以及厂房等。
[2]这里所说的银行存款是指信用较好的银行存款,不存在由于银行破产而导致银行存款不能支取的可能。
[3]这种资源既包括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加工与劳动、技术及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具、原材料以及厂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