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行(14):大山深处古村落——阳产
2017-11-4
外出几天,我一直在网上寻找黄山之外最有价值的旅游景点。我所得到的信息,大多指向歙县一个叫做“阳产”的小山村。网友们拍摄的照片实在漂亮,我第一次看到就怦然心动。可是到阳产不太方便,那里没有交通车,需要先从歙县坐公交车到深渡镇,再包车过去。
我头天晚上睡不着,一个原因就是在矛盾去不去阳产。不去阳产的话我可以去许村,许村是黄山地区古建筑最集中的村落之一。去许村要方便一些,有公交车直达。因为我下午还得返回屯溪,所以交通的衔接就很重要。到了半夜才决定去许村,早上遇到汪师傅的时候又改变主意了。我本来是准备打滴滴到城北市场坐公交车去许村的,上车之后跟汪师傅聊了几句。汪师傅说到许村来回120元,到阳产来回150元,而且阳产免票。现在阳产还没有围起收费,过些日子就不好说了。我在此怦然心动,临时决定去阳产。
开车从徽州古城到阳产村,不需要经过深渡镇,仅三十多公里。因为很多山路,还是走了一个小时。一路上的风景还不错,我之前从网上看到的几个免费景点,都在路边。途中经过定潭,也是歙县一个有名的古村落。那一天,定潭正在举办旅游文化节。定潭村的旅游景点,有古树,古桥和古民居,还有春天的油菜花和秋天的金菊。正是金菊盛开的时候,公路两侧的地里,大片大片迷人的金黄。我们路过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游客,老汪和我自由自在拍了一会儿。我们中午返回的时候,田间的游人已经跟菊花一样多了。
阳产村坐落在一个筲箕一样的山坳里,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绕了几圈,到了村头,整个村子才呈现在眼前。从网络上看到的那些照片,或者来自专业摄影师,或者是经过加工处理,当然很漂亮。但是我要说,在我眼前呈现出的景致,比网络上的任何一张图片都要漂亮。我在徽州几天看到的建筑,一律是白墙黒瓦马头墙,虽然漂亮,虽然有特点,看多了也腻味了。眼前阳产村的民居,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完全不同的色彩,完全不同的漂亮。
一律是土墙的房子,顺山建筑,有的二三层,有的三四层。大概因为受地基面积的限制,每栋房子都不是很宽大,但是显得很修长。有点像我们老家的烤棚。这里的土质是红色的,于是没有粉刷石灰的墙面就呈红色或黄色,有些人家粉刷了白色的石灰,年份长一点的白色石灰已经泛出黑色。远远看去,两山之间,丛林之中,一层层红色白色相间的民居,就像松林下彩色的蘑菇,很让人心动。
坐落在“筲箕”中的阳产村,占地不大,大概有七八十户,房屋的建筑很密集。我们的游览,从筲箕的西侧边缘开始。我们到的时候,太阳还在东边山脊的树林背后,对面山坡上的房屋还可以拍得到,只是有些逆光。阳产村的旅游还处于原生态,没有围起来收费,还不是特别的喧闹。村民的旅游意识被激发起来了,但还比较质朴。我顺着有指示牌指示的巷道往前走的时候,正在犹豫要不要登上高处去拍照,高处是一户人家的场院。这时走来一位老者,热情地说,没关系,在我们阳产村,你想到什么地方拍都可以。
进入村子里面,发现阳产村不仅远看漂亮,近观也很迷人。巷道都是青石板铺就,清早的时候还有露水洒在上面。一座座红色或者白色的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屋旁柿子树或者核桃树的衬托下,显得挺拔而俊朗。从高处往低处看,一座座彩色的住房像蘑菇一样在冒土。从低处往高处看,一座座彩色的房屋则像地里成熟的庄稼。好多人家都在门前晒台上摆着簸箕,里面盛着黄色的玉米,红色的辣椒,一串串山柿子就挂在墙上或柱子上。这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晾晒,而是装饰或者布局,是为了美感或者为了吸引游客。有比较好拍摄角度的人家,大多开了客栈。这样客人既可以住宿、吃饭,又可以方便地观景和拍摄。这些拍摄点大多是开放的,住不住店都可以进入拍摄。村里的人们都很热情很客气,我在村中穿行的时候,碰到的每一个当地人都和我打了招呼。“来了。慢慢玩。”“来了,进来坐坐。”“来了,进来喝水。”这种热情好客,让我想起我的老家。
整个村子走下来,感觉很安静,也很卫生。青石板的路面光可照人,溪水清澈见底;路上没有什么垃圾,墙上也没有电线乱拉乱扯的现象。路上也看不到清洁工,看不到塑料垃圾桶,我相信这个村子的人们从来就有讲究卫生的习惯。村子中没多少人走动。有一半以上人家的大门都是铁将军把着,有些屋子房梁塌了,有些屋子大门倒了。我在村中看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据说这个村原有四百来人,现在在家的只有二百人左右。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出去了,剩下的只有老人。由此我才明白,村民们对游客体现出的热情,既有他们本来就淳朴好客的因素,也可能有游客的到来给寂寞的小山村带来了热闹气氛的因素。
在村子北边,一户人家在盖新楼。那么多旧楼在空着,那么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了,盖新楼的这户人家显然是看上了即将到来的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可能是与边上的人家有宅基地地界的纠纷,大清早就争吵起来。刚才给我指路的那位老者来劝架,大意是说不要在游客面前丢阳产村的脸,争吵也就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