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技术带动的发展性创业思路
溯源真滴 创作于2017年12月20日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日益掌握的技术及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新技术的诞生和新市场的形成,都离不开我们每个创新团队的辛勤付出,用汗水铸造的一道道坚实的行业脊梁。所以企业要适应也必须顺从政府给予的产业主导思想,符合现阶段创新发展的思路。这个稿件我要从以下几方面简明扼要的阐述一下以政府为主导,用集团技术打造新市场的企业发展创业思路。
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国家产业发展离不开的基石。技术是依靠知识的力量将一个无形的概念,设计成为一个物品,但是这个物品并不是产品,创新才能让这个物品逐渐变成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研发。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技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的载体是什么,创新的根基在哪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明确指示,“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建设有益经验,承担并履行好同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这份责任的根本就是技术,引进技术和自有技术都离不开技术人才,故而储备高技术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研发滞后问题,才能给予企业澎湃的动力输出。
创新性技术有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这个技术怎么落地问题,就目前而言,在我国是离不开国情和政策的,这里说的是实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细节中描述,“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政策,交给企业的就是将自有的技术及产品在政策指引下应用而已。
从技术人才的储备、技术的引进、自有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成果的落地,整个过程离不开三个关键词,“知识、政策、团队”。没有知识再怎么吹捧,到头来终究一身空;没有政策再怎么发展,也是庸庸无为;没有团队,有再高深的知识和优惠的政策,也将一事无成。
在我国不是企业创造行业的发展,而是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借助集团的力量,将产业拓展和衍生到国家经济战略中去,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所在的行业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从十三五中期开始,国家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为国家层的战略规划,在新环境下的生态文明体质改革和建设中,环境保护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国家大力推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环境下,环保企业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同时也是客观的,就目前而言,在下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及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是必行的路,所以掌握好这个技术,将他转变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应用于市场,从经济形式分析来看,国家未来5年之中,对大力发展垃圾分类产业的建设是有绝对前景的。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提前制定和规划好适合这个发展方向的实际性的东西,避免造成车走了,人留下来了结果发生。
任何一个规划都需要政策性文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时间来验证成功与否。那么在这个五年之中我们有什么样的规划呢?那就是要制定好短期目的,根据企业的人财物,补充完善机构,绩效考核及管理制度等,训练出一支能够打好硬仗的短兵团队,俗话说就是突击队,我们把五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只要能保证完成每个节点的预期目标,那么短期规划也就能顺利实现。
企业的发展只有符合了政策指引,就能证明出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才能在产业调整中来去自如。对于当前我们的企业,在加湿净化领域,蹒跚走了近20载,仍然处在非常尴尬的边缘,经初步分析,首先是我们没有充分分析过产业调整,这个主要是说在新环境下的产业调整,要发展一定要细化产业,在产业中细分市场,从细分市场中寻求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比如目前企业产品的多样化,精品化,创新化等能否诱惑市场的长期需求,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新概念产品,让市场需求我们,而不是我们需求市场。其次是我们企业机制问题,我们没有充分准备短兵团队及作战计划,盲目出击只能被动受敌,改善企业机制、优化产品种类和建立长效短期的市场目标是我们迫切的,也是突破现状必须的。
近年来,环保产业调整的思路由终端转向了前端,有综合处理转向了分类处理,资源利用。所以根据产业调整,我们目前着重考虑的是前终中的发展思路,充分应用互联网加和大数据统计,将人、时、物联系起来,打造随时随地能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后的各种动态参数。
技术转换成产品,产品应用于市场,市场带来了效益,效益回馈了公司,回报了社会。核心就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可以调整产业。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路和收益,同时带给政府更多产业调整的点子,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记住是从你创造垃圾的那一刻开始……。
这篇文章是从广义上概述了我对这个行业及创业性企业的看法和思路,我的参与不是为了适应企业,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中的产业调整能给予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