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竞“风流”


        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盘点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科技领先型国家”,建立了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且持续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强制推行其价值标准。美国通过其综合贸易法案《301条款》,采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知识产权与贸易制裁相联系,以保护美国企业在别国申请、注册知识产权的目的。美国将其条款内容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在国际贸易中,将知识产权与贸易直接挂钩,并且引入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通过利用贸易手段,甚至交叉报复的经济制裁手段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实现。

在“技术赶超型”国家中,日本曾提出过“教育立国”、“贸易立国”、“科技立国”等口号,到2002年进一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提出知识产权立国,并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出台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并每年制定年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以推进实施创造、保护、利用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振兴科学技术,强化国际竞争力。

在“引进创新型”国家中,韩国确立了2015年成为亚洲地区科研中心、2025年成为科技领先国家的发展目标,通过修纲变法,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渐加强本国知识产权的涉外保护,其立法接近美欧日的基本政策立场。俄罗斯、乌兰克、印度等国也都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这些都对国际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进入了空前活跃阶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这一时期,并将成为21世纪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流。

我国推出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

20151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围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两大主线,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做出了具体规划。     重点提出了三大知识产权基础工程:

第一、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推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民间文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等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基础信息共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基本检索工具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便利度。指导有关行业建设知识产权专业信息库,鼓励社会机构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

第二、知识产权调查统计工程。开展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全面反映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产业统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明确统计范围,统一指标口径,在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体现知识产权内容。

第三、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建设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以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文学艺术创作人员、教师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培训。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若干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将知识产权内容全面纳入国家普法教育和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急需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深入开展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建立面向社会的知识产权人才库,完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

效果取决于落地。

尽管我国已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属于知识产权大国;但较之发达国家,还远非知识产权强国,且远远落后于周边的日韩等发达国家。适逢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推进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