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研究,来规划未来的机会,来培养未来的能力,来形成未来合理的目标。因此,战略是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机会、能力和目标,它要做到这三者之间的平衡。所以说,好的战略能够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战略不是一种常规发展,它是一种超常规发展。
人类最初上山打猎,上山采野果子,和动物是一样的。人是用弓箭去打猎物,猛兽是用爪子打猎物,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管理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是在人类学会了把野狼变成狗,把野猪变成猪,把野鸡变成鸡,产生了养殖业之后。养殖业的出现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以农业为主的种植业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对资源的控制能力提高了。
打猎怎么打?看见以后就瞄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都停留在打猎的思维方式上,就是碰到问题快速反映,出了事赶快找人。这是一种动物性特征,动物性思维方式。在对动物的驯养过程中,管理学出现了第一个词叫“计划”。计划的出现是人类对时间有了一个控制能力。
比如,你想养猪和羊来吃肉,你必须先让它下崽儿,然后把崽儿养大。这就和原来直接上山抓有了本质的区别。这种思想演化就是战略。在生活中,你能从打猎式思维转变到养殖这种思想,你就能脱离动物。这么说不是骂人,很多人水平都不高,想贪污就弄一窝东西在家里,一抄家抄出一堆东西。这跟老鼠有什么区别?
以孩子为例。孩子身上自然形成的品质就是动物性特征,通过培养形成的就是管理特征。管理学里边一个重要的思想是“主动”,这两个字决定着你做事的方式。与主动相对的是被动,什么叫被动?碰到一个猎物,你才去抓它,这叫被动,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碰到猎物。中国人一直强调“运气”这两个字,但我们从来不知道运气是怎么来的。管理学它就讲运气是培养出来的,培养出的运气就代表你养殖的鸡、养殖的狗、养殖的猪。
养殖告诉我们什么?要提前去占有资源,提前去规划资源。管理更深刻的含义不在于发现和占有的早晚,而在于你占有一个东西东西之后是否很好地使用了它,是否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比如做一双鞋,过去我们要先把皮子煮好,然后切割。切割完了,再分别把鞋底和鞋帮做好。然后缝合底帮,缝好了才叫做好一双鞋。整个一双鞋做完了,我们才叫做完一件事。咱们中国人做事喜欢从头做到尾,讲究四个字“善始善终”。这种善始善终的思想使中国人学会了从整体看问题,但是这种善始善终的理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整个过程中的浪费我们没有注意到。怎么浪费?你把猪皮煮好了以后放下,然后再去切割,再去做鞋帮、鞋底,再去缝。其实,这一系列步骤都可以并行。就是有一批人同时干做鞋这一件事,但是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有人专门熟皮子,有人专门切割,有人专门做鞋帮,有人专门做鞋底,有人专门缝合。西方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并行工程”。就像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包饺子一样,有人和面,有人擀皮,有人和馅儿,几个步骤同时进行。如果一个人先去弄馅,把饺子皮擀好了,放下擀面杖再去包饺子,时间就拉长了。
把一件事分成几个部分的做法,叫分工。分工的出现代表着管理学进入了现代化。也就是说,真正的管理学起源于分工。分工的同时,出现了一个更厉害的词叫专业。从时间到并行工程,到分工到专业,这四个放在一起就构成了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行工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叫生产线,用我们现在很流行说法就是平台。也就是说,这个专业分工平台,专业分工生产线构成了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做到了把它的价值最好的发掘出来。当生产线和平台出现了以后,人类的效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种植业、养殖业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动物,人对自然有了掌控能力,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进步。人类的第二个进步就是当平台出现了以后,人类学会了专业分工,人类掌握了效率,这个时候工业化出现了。
也就是说,人类走到今天,就是通过分工形成专业,通过专业形成平台,通过平台形成生产线。也就是说,我们把生产线的思想在大规模的应用到制造业,应用到服务业,应用到教育行业。应用到教育行业就是新东方,应用到学校里就是超级中学,应用到服务业就是麦当劳。
管理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如何逃离动物,第二阶段如何形成平台,如何产生效率。这两个阶段都跟战略没关系,都是管理怎么进步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两种管理对我们的价值。
假设你培养孩子,你每天给他钱让他上学,学习好坏无所谓,这叫动物式管理。你经常去找孩子的老师沟通,他有什么问题跟孩子谈一谈。必要的时候给孩子请个家教,这就叫有管理了。如果你把孩子的学习分分类,每一门课配上老师,配上助理,那孩子的学习就有了一个团队。就像新东方一样,专门有人教你填空,专门有人教你选择,专门有人教你改错。这个时候孩子就在一个体系里运行,他的成绩会大幅度提高。所以我们要学会使用组织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用这两种方法分析未来。假设我们要做美国市场,那什么叫战略?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狼,什么叫猪,什么叫鸡,先把它找到,然后进行家养。如果我们把美国的市场比作狼的话,那就要派人去了解这个市场,分析这个市场里边有哪些竞争对手,他们的工程模式是什么,他们有哪些要求,他们的单怎么拿。家养的概念是对身边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这就是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在这个点上的应用。我们能够看到图纸,能够看到建筑材料的阶段,都是管理。战略出现在我们没有看到图纸,没有看到建筑材料的时候。
中国人喜欢讲一个字“常”,什么常识、常理、常人。所谓常,就是自然。用常识只能寻到常理,用常人、常规,只能带来平常的结果。战略是超越常识,研究新信息,研究新的真理。市场发生变化了,大家都认为没变化,那就叫常理。市场发生变化了,用变化的思维去做事情,就叫真理。
战略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方式。战略的一个结果就是通过超常规的做法,弥补自己的能力,提前准备,提前学习,做成自己原本力所不能及的事,然后走通自己没有走过的路。分工的思想使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的研究,去整合其他的研究,形成一个平台,形成一个生产线,弥补我们的能力,弥补我们的资源。
所以说,一个领导只要他的视野开阔,他的观念正确,他能把机制建立起来,能用一批能人做事,那他就可以取代英雄。所以如今是一个英雄团队的时代。一个领导者如果还认为自己厉害,那他采取的就还是猛兽的概念。学会去整合资源,学会去利用团队,学会去利用外部资源,学会获得信息,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讨论,你就拥有了思想的生产线、思想的平台,这个时候你就具备了把握未来的能力。
刘邦和项羽,为什么一个能打下天下,一个不能?项羽的个人能力特别强,刘邦的能力不如他,影响力不如他,但刘邦为什么能打下天下?因为刘邦用他天才的意识弥补了他的缺陷。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够发现自己的缺陷,又能想办法弥补。项羽最大的遗憾就是他能力太突出,缺陷也太突出,但是他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他也没机会弥补自己的缺陷。韩信、陈平、萧何原本都是他的手下,但他都用不起来。
所以,一个能发现自身缺陷,弥补自身缺陷的人,才能做好领导。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叫明,了解别人叫智,所以做人首先要做明智的人。做领导就要去规划一个明智的企业,要带领一个明智的团队。
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专注于企业的全方位改造计划、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股权设计,融资规划、企业全方位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大数据体系构建,电话:1381113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