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自由市场的悖论


农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世界上任何强国,它的农业经济都是发达的,即使在自然环境很不理想的以色列,其农业经济依然傲然于世,不仅满足自给而且大量出口,世界上的强国基本上也是农产品出口国。所以,提升和改进农业经济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须努力做到的。

中国历来是农业国家,“夫农,天下之本也”,农民的地位也比较高,自近世以来为了比肩西方强国,片面发展,造成今天所谓的“三农”问题。从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角度看,基本上是看它的短板,这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因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是重中之重。

农业经济与其他产业不同,无论“大农业”还是“小农业”,其生产方式注定是散漫的,经济周期长,产出量基本一定,人力、科技、资本的投入无法形成有力的周转。当然,为了提升生产率,从地区看,呈现作物集中、趋同化,同一作物产业区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提高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单一性、缺乏差异化则缺乏如同工商业不断迭代更新产品、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基础,而没有思想和观念革新的产业,其发展注定是缓慢的。

一般认定,农业经济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也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缺乏外部性注定不能形成特别有效的市场机制,所以不论是生产力低的时期和地区还是生产力高的时期和地区,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城市经济的延伸,一些经济学家论断人类社会先有城市后有农村,因此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必然存在众多同质的问题,这也证明农业区,政府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首先,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集散中心特别重要,这是知识、信息、市场信号传播的关键所在,信息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有利于实现供需平衡和保护农民利益并提高收入。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自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项,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应用在这里也非常恰当,而且根深蒂固,如果加上此项成本,当然包括保鲜保质的成本,注定影响到产供销的协同。这一切都在论证农业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所以市场失灵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的力度会超过其他产业,但干预工具却比其他产业少之又少,这是一个悖论。      

补贴是发达国家常用的方式,对农业进行保护有失自由国际贸易的精神却为发达国家所热衷,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生产率劳低下造成的,一般而言,生产率与从事这一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直接相关,其他产业基本可以开展技能培训,这是因为生产线的需要,如果没有统一的生产线,经验比其他因素对于从业者都更加重要,所以劳动力素质又取决于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平。当下如此众多的富余生产力转移至城市,对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和对应的生产率的提高提出了要求,这是一个循环,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