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个社会的工厂也在两极分化!
-----那就是中国的工厂越来越少而美国的工厂却越来越多!
汪华斌
昨天碰到原来武钢的一位同事,她说她姑娘在美国依然还是搞纺织;而且还是中国人在美国办的厂。她说她姑娘本来就是分到武汉市的纺织厂,结果全部垮了;于是事业心强的姑娘竟然到美国去依然读纺织,结果在美国就业了;而且还是中国人到美国办的纺织厂,相反不仅效益好;而且事业不断发展。这位同事说她实在是不明白,为何工厂在中国就垮;相反到美国却脱胎换骨。更重要的是中国特色就是人多,因而工厂就业应该是主要的途径;然而中国的工厂却越来越少,这难道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就业春天吗?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厂世界第一,因为有国有、集体与社办企业;所以百分之九十五的城市人口依靠这个途径就业。当我国改革开放后,首先冲击的就是企业;于是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与社办企业纷纷改制,实际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自动消失了。在这样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社会的企业总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因为全国到处是开发区,而这些开发区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港澳台企业;所以中国大陆的工厂总量实际并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开发区的无限增加而使我们社会的企业达到了最高点。
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无限制引进港澳台企业,结果从美国或港澳台淘汰的产业纷纷进入大陆;如当时有位台胞明明自己是在美国蓄电池企业打工,看到了这家企业因为环保被美国社会淘汰;于是购买了这些破烂来中国大陆办厂,不仅受到了热烈欢迎;而且贷款与各种优惠空前绝后。虽然这产品在中国的市场销售越来越好,但实际对当地的污染也是相当大的;于是在老板自己赚钱成为大富翁后,这当地却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投资与相当长的时间来恢复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竟然不是个案,而是当时所有开发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污染环境成为了当时全面开花办厂的代价,所以这样引进的实体越来越难做了;因而越来越多的工厂倒闭成为了中国现象。在实体经济全面萎缩之时,我们社会通过房地产与政府投资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所以鼓励大学生与农民工竞争工作岗位应该是中国特色。此外就是通过微商与电商,鼓励写字楼就业成为了中国现象;所以实体工厂就业在中国社会越来越难找了,但皮包公司却能保证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没有变化。就如同我五一回鄂州老家,发现这里的理念就是禁止老百姓创业与建工厂;因为不是外资企业或央企,这里同样禁止任何人在这里建厂;所以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成为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与中国社会的工厂越来越少的现象相反的是美国,不少中国富翁却到美国投资建厂了;如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市郊的詹姆士河工业中心里有一处占地850英亩的园区内,山东泉林纸业投资20亿美元正在建立它在美国的第一家现代化制造厂;预计到2020年这家公司将为里士满市创造两千多个新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这厂不是为建厂而建的,而是因为能够把美国收割后通常留在农田里的玉米和谷物副产品应用在其开发的一种新造纸技术上;不仅为弗吉尼亚州玉米和小粒谷物种植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且所制造的产品既可供应美国市场;也可向中国市场出口。这个项目一旦完工满负荷运转的话,每年仅就州农场主产的经济效益一项就超过5000万美元。同样我们看到2013年双汇公司在美国买进了世界上最大的屠宰场Smithfield Foods Packing Co,这个公司向美国的26州和美军供应猪肉和火腿;它和另外的一些中国公司在这个小城里一共雇佣了1万多的美国人。
我们不会忘记当初港澳台企业与美国公司来中国(大陆),不是想到利用中国资源而实施可持续增长;而是看中当时中国社会的优惠政策与低成本劳动力,所以这些工厂很少有可持续增长的理念,全部是赚钱就离开。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投资买进美国的工厂,实际是结合资源共享并为美国创造持续性的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人孜孜以求的“美国制造”正逐渐开始掺入“中国在美国制造”的概念。
我们看到宣布将投资10亿美金到美国建厂做汽车玻璃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算了一笔账:“一是美国的土地基本不要钱,买地的钱抵政府各种补贴后等于没花钱;二是美国的电价便宜,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是中国的五分之一;三是物流成本比中国便宜;四是综合税负比中国低。这样算下来,除了中国的人力成本仍比美国便宜,剩下的成本都比美国贵”。他的话就是说在中国做制造业已经没啥成本优势可言,撇去美国政府正在实施的振兴实体经济、启动“制造业回归”计划的因素;近1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各项成本都在下降,包括人力成本,页岩气革命给美国带来的能源成本的降低,以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给美国制造业带来的优势竞争力等。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到了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如果一旦美国的互联网制造成为现实,在制造业的总体成本上美国将比中国占有一边倒的优势。科尔集团董事长朱善庆访问美国的时候也说:“要问科尔到这里来的理由是什么?激励措施、土地、环境,还有工人。在中国,整个棉纺加工行业都在亏钱;但在美国,情况非常不一样”。
看来振兴中国制造还真的不容易呀,因为这中国(大陆)的工厂越来越少与美国的工厂越来越多就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