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与易学智慧


国学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或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中国或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从历史来说,国学不能局限于儒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只是与道、墨、法等诸家相并列之一家学说。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众多学科和诸多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诵读经典,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使他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国学经典学习可以提升国民道德品质,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和习惯,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和智力等,一生受益无穷。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周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占筮书,它以卦的形式展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周易是古老而又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于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经】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经】二者的结合。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