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周易研究学家李亮德:济南名称的由来!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也是我国著名的“泉城”。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为古水名,又称大清河,一八五五年被黄河改道夺据,成为黄河下游河道,如今故鲜为人知。

李亮德先生说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济水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

  在遥远的古代,济南地方众泉竞涌,湖泊密布,南依群山,北临济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殷商以前的济南地名已无籍可考。西周至春秋时期,济南称“泺邑”。“泺”指古泺水的发源地——今济南市内的趵突泉。春秋晚期,又改称“历下”,因地处历山(今千佛山)之下而得名。公元前五五五年,晋伐齐,败齐兵于历下。   “济南”作为地名,始见于西汉初年。据司马迁的《史记》载:汉高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说明至迟在公元前一八六年以前已设置济南郡。   以后各代,济南地方治所的称谓虽时有所变,但均以“济南”为地名。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置山东行省,济南逐渐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明洪武四年,以砖石修筑城墙,周廓十二里。   清代沿袭明制,济南仍为省治所在地。清末,胶济、津浦两条铁路相继建成,交汇于济南。一九O四年济南开辟商埠,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工商业城市。

另外推荐阅读: 李亮德:济南市风水的独、特、奇!- 和 济南的民间神话传说 

泰益丰易经风水智库:启迪智慧,预见未来,私人智库,护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