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重要的事情


人生不在于做的事情有多少,而在于把关键的事情做的最好。
 
曾今在内部hr培训的时候,听到一个人,在十年,三段不同的职业生涯中,就用了一个案例,曾经通过极其艰难刻苦的环境下,把一个价值上千万的合同谈定,且最后促成了当年他分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   由于面试官经常用 star(环境,任务,行动,结果),结合行为面试法(候选人过去的表现,往往决定他后面的表现,人不会因为换了一个环境,而改变他内心深处的性格以及做事态度,比如克服苦难的能力等)
当然这个例子不好,有点引导别人往面霸的方向,到那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个核心案例和这件关键重要的事情,促成了他人生包括职业生涯重要的推动催化。
 
身边有一个同事,他把所有的经验沉淀和理论,结合到了一个会议共创,合作共创,催化触动的细分领域里。 他不断的完善和修复这个理论,并且在自己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去通过这个合作共创的方式去拿结果,沉淀了这个理论的使用案例。最后在离开的时候,他带着一个模型,几个核心的成功案例,在外面和市场上发展的很好。
 
回过头来,在工作中,给我植入的相对重要的理念:要事优先。
  • 我们习惯于,做简单,快速的事情,习惯于逃避重要,复杂的事情
  • 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造成,比如加班,都是来自于对于要事不够充分的理解,以至于时间没有被完善的利用好
 
所以回顾身边的事情,什么是要事:
  • 优先级上: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他都是要事。 重要的事情,一般难度大,需要投入比较久的时间。
  • 事情层面上:对于一个业务核心推动的关键,我们称之为 里程碑, 这个里程碑也是要事, 一件重要的事情可能来自于七八个里程碑的实现,带来最终的结果,而这些里程碑,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为重要的事
 
 
 
遇到要事,如何去处理他?
一般我们用到的是番茄工作法:几种25min不被打扰的时间,专一的做一件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完。  在很多情况下面,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特别是在前期的时候,对于一件事情不推脱,反而是重要的情况。
番茄工作法背后的核心思想,是聚焦,劳逸结合。 人的思维就跟肌肉一样,是有疲劳度的,不会长时间处在思维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面,所以我们应该间歇性的,给到思维休息的时间,长时间的给到思维持续工作的时间。 一般思维能够持续投入且聚焦的时间在25min左右。
实施番茄工作法解决重要的事情如下:
  • 搜集你所有近期的事情,按照重要优先级,列出,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内容,我们把这些工作的内容和关键节点,叫做 青蛙。 (国外有个谚语,如果早晨起来吃掉一个青蛙,那么就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事情了)  对青蛙做排序和归类
  • 选定一个重要的事情,青蛙,用番茄钟去执行他,注意这个过程不能有任何的打扰,如果有外界的打扰,或者你自己去做和这件事情的完成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这个番茄钟就停掉
  • 番茄钟,25min一个,然后休息5min,用于恢复精力
  • 这个25min,去除喝水上厕所都全部外界打扰,全身心用于番茄钟的执行
用番茄,来吃青蛙,这个是时间管理里最基本也是最好用的内容工具
 
 
那么遇到不重要的事情,我们一般如何处理?
思考过程,我们一般问自己三个问题,做不做,做了以后想要拿到什么结果,如果做,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最终执行结果,采取三种方案
  • 删除,不去做了,这件事情没有意义,
  • 委托给别人做。 这件事情能通过助理,同事,下属 ,去拿结果
  • 推后去做。推后不重要的事情,绝对是一个人对于事物优先级的优秀判定,不是拖延症。  推迟不重要的事情,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拖延症
 
所以,如果总结最近的职业感受,首先,脑子里必须植入最大的一个印记,要是优先,先做重要的事情。其次,通过搜集排程,知道生活中什么才是要事。 最后,通过番茄工作法去执行落地。  最后做个补充,选择性的删除,委托,推迟不重要的事情,会让我们持续生活在重要的事情节奏里,这才是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