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不是为了股票资产价格而是降低套利空间


 中国货币政策是该“放短锁长”还是该“锁短放长”,市场一直争论不休,何况何为'短‘’何为”长”,标准又在哪儿?

    最近央视评论员钮文新在金融界专栏署名文章中指出,如果未来央行可以更多采取1年期MFL实施货币政策,那央行逆回购数额还可以继续而且大幅降低,原理就是:“收短放长”将超额减少市场短期资金需求。“收短放长”有利于压低长端利率,而促进中国金融更多地生成资本,当然有利于股市的发育。钮文新把长短资金定格于一年期的MLF操作。

 2017年7月13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3600亿元,央行本次大手笔向市场注资,是为了对冲今天到期的600亿元逆回购和 1795亿元MLF到期资金,另外本月18日和24日还分别有395亿元1年期MLF、1385亿元6个月MLF到期,也一并对冲了。非常符合钮文新的观点。

 央行一次性MLF操作就提前一个月对冲到期MLF资金,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就在于耶伦国会作证讲话偏向鸽派,虽然耶伦告诉国会,美联储仍将继续加息,并很快开始削减其资产负债表,但她同时也强调,美联储正在关注过低的通货膨胀率。毕竟“经济前景总是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对资源利用率的收紧将会在何时以及作出多大的反应就有不确定性。”昨晚美元指数应声下挫,人民币汇率迎来稳定的最佳窗口期。但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预期依然存在,央行虽然加大货币投放,可利率依然保持3.2%不变,显示央行的一种稳健或者保守。

 而且6月份的金融数据也需要央行适度增加流动性投放,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增速创下有数据纪录以来的新低,这样下去是无法完成17年12%的增长目标的,虽然央行认为要客观看待数据,但是央行近几个月的去杠杆货币政策是不是变化太快,流动性回笼太急,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对经济走势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M2增速作为经济的领先指标,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增速大幅下滑,说明整个经济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不强,目前中国的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主要依靠投资刺激,即使投资不断加码,但是产能过剩下的需求依然不振,虽没有出现明显通缩迹象,但数据并不理想,中国6月CPI同比1.5%,连续5个月低于2%,环比下降0.2%, PPI同比增5.5%,环比下降0.2%。通胀回落但经济增速依然不低,市场预期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9%,面对不算强劲的数据,央行有必要适度放宽货币,加强流动性投放,目前数据并没有低到央行实质性宽松,采取较为激进的降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要求,只有M2增速连续降低导致经济增速和通胀继续回落,才有加码宽松的可能。

  但是1年期的MLF资金利率高达3.2%,要远高于1年定期存款利率1.97%,而且也高于央行公开市场资金操作利率,目前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45%,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60%,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75%。实际上央行大大抬高了市场的资金成本,从数量上来说,央行是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但是从价格上来说是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两者综合是不是央行的稳健中性,笔者无意去评价,但是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  如果央行能够有较好预期投放短端资金,银行可以通过滚动操作的方式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才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

这与美国的扭曲操作完全不同,美国扭曲操作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让标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降到最低,正如钮文新引述央行盛松成讲话指出那样,“2011年9月至2012年年底,美联储开展了约667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通过买入长期国债,推低长期利率,从而推低与长期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以鼓励投资者买入高风险资产,进而推动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引导资金投向长期投资领域,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中国的锁短放长实际上是抬高市场资金中枢,会进一步推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并进一步推动长短的中长期贷款利率升高,推动中长期企业债利率升高。事实上也是如此,4月份以来,数只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已超过7%。4月19日,两只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均为7.1%。Choice金融端数据显示,企业债利率从年初的3%节节攀升,至今增幅达380bp。发债利率7.1%不是顶,到了4月27日贵州贵龙的实业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的企业债利率竟然高达7.8%。

  中国央行开展锁短放长,本质是抬高资金利率而不是压低资金利率,实际上是金融去杠杆的延续,就是遏制金融机构利用低成本短端资金滚动加杠杆操作配置长期资产,降低套利空间,而不是为了压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以也不会拉低与长期国债挂钩的长期贷款利率,也就不能“鼓励投资者买入高风险资产,进而推动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引导资金投向长期投资领域,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与钮文新的预期是有背离的。

央行锁短放长政策要想达到钮文新的预期目的,那就是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的长线资金,但央行迫于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认为降准释放信号过于强烈,不利于人民币稳定,也容易导致资本流动加剧,反而不利于汇率稳定。实际上6月份的社融和信贷数据增速依然不低,央行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必要性,因此降准这种激进的数量工具暂时看不到。

  笔者观点与钮文新不同,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不是为了鼓励投资者买进高风险资产推动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而是金融去杠杆的延续,进一步降低资金空转套利空间,从而逼迫资金离开虚拟资产领域,进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