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一
说起杀父之仇,当然须先从曹操的父亲曹嵩说起。
曹嵩任职的时期,正是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即将倾覆的阶段。
大汉王朝在江河日下的时候,和许多即将倾覆的政权一样,有着如下的状况:
一、主上昏庸孱弱,缺乏独断乾纲的实力、智力和决断力。
二、朝政被群小把持,太监跋扈或者外戚干政成为司空见惯的状态。
三、朝廷以外,环伺着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他们往往打着“正君位、清君侧”的旗号,行一己之私,对权力虎视眈眈、垂涎欲滴。
这种混乱的状况,直接的结果,就是:江山风雨飘摇、时局动荡不安,战阵彼伏此起。
曹嵩是朴实谨慎的人,面对诡谲危险的时局,他选择了归乡避祸。
曹嵩辞掉官职之后,最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境)。
后来,董卓之乱(中平六年至初平三年,公元189年~192年),曹嵩为了躲避战乱,他从沛国谯县辗转到了琅邪郡(即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北),具体的地点据说是华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其实曹嵩避祸华县的时候,华县还属于泰山郡。华县是在兴平三年(196年)由泰山郡划给琅琊郡的。曹嵩大约死于193-194年,假若他生前从谯县辗转到的具体地点是华县的话,那么,上面那句话的准确说法应该是:
曹嵩从沛国谯县辗转到了泰山郡。
为了保护家小,也为了团聚,曹操派遣泰山郡的太守应劭护送父亲及家人到兖州【按照东汉的区划,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当然,要迎接家小,曹操自然会提前派人知会家里。按照常识判断:曹嵩及家人也会按照约定好的时间、事宜及路线向汇合点行进。
在此之前,徐州牧(徐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到汉灵帝的时候,除了行政权外,地方的军事权也由州牧掌管)陶谦与造反的民间力量勾结,攻取了朝廷治下泰山郡的华县(遗址在山东费县城东北20公里方城镇境内)、费县(地处山东省中南部,隶今临沂),并对任城(今山东济宁境内)等地进行了侵略攻占。自从政以来,曹操一直是站在朝廷一方的。陶谦举兵为乱时,曹操就近在可讨伐不法活动的范围之内。所以,对于陶谦的行径,曹操不能坐视不理,他率兵征伐陶谦。很快,曹操率领的军队就打下了陶谦占有的十几个城池。陶谦被曹操的气势和能干所吓倒,他能做的,就是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正是因为这次曹操对陶谦的征讨,陶谦和曹操结下了仇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