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亦菲是女神,没想到她竟然是这样的……


小学生放学后

欢迎每个有爱心、有童心的你加入!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各大平台刷屏怎么也刷了有好几个月,虽然曝出抄袭,但是这剧就是那么火……

 

现在,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在全国上映。

看这预告片的特效,不跟好莱坞大片比,比起剧版绝对是高配了。

 

此次,饰演白浅的刘亦菲,可以说是仙到天际了,神仙姐姐的名字当真不是白叫的。

电影开拍前,24万网友投票选她来演“白浅”,很显然观众心里的白浅就是她。

 

在拍摄《露水红颜》时,韩国男演员Rain就评价刘亦菲是最美的中国演员。

确实,刘亦菲“神仙姐姐”的称号可是无数人从小叫到大的。

娱乐圈的美女辣么多,有肤白貌美三庭五眼的美女标杆范爷,有青春无敌的嫩模鼻祖杨颖,而被视为拥有天仙般美貌却只有刘亦菲。

01

从小美到大,

成为粉丝们心中唯一的神仙姐姐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刘亦菲,那就是“仙”,带有东方古典韵味的“仙”。

刘亦菲天生一个美人胚子,她身材高挑修长,鹅蛋脸,有着如婴儿般吹弹即破的肌肤。

最与众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这是一双能“摄人心魂”的凤眼;此外她的体态优雅袅娜,配上那一头长及腰际的秀发,简直就是“飘若惊鸿”,被誉为“天上有,地上无”的超完美版青春美少女。

 

2002年,刘亦菲出演《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正式进入娱乐圈。那时候,她的长相与其说美丽,更多的是稚气,但已经让人过目不忘。

2003年,刘亦菲被张纪中选中出演2003年央视版《天龙八部》的王语嫣,这时候她的脸褪去了《金粉世家》的那层稚气,多了一丝仙气。

她饰演的王语嫣真是仙到骨子里,由此也被冠以“神仙姐姐”的称号。

2005年,刘亦菲主演了《仙剑奇侠传》,她饰演的女主角赵灵儿少女感十足,灵气逼人。

2006年,刘亦菲又接演了张纪中的另一部古装戏《神雕侠侣》,她在片中饰演小龙女。

02

就算不食人间烟火,

也要刻苦敬业

大家眼中的刘亦菲,似乎一直就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但是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她却承受着诸多不易,也付出了十足的努力。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talent; you just have to work hard enough.

—David Mamet

没有天分之说;你不得不足够努力。

——大卫·马麦特

刘亦菲在每次拍摄武打戏时都会亲自上阵。之前,她在拍摄《三生三世》时,就吊着钢丝,一个人从平台上一跃而起,侧翻、单膝跪地下落。

为了拍摄古装武打戏,每次受伤都是常有的事。最苦的一次经历,是在拍摄《神雕侠侣》时,刘亦菲曾经回忆道:

“我的颈椎有几节有骨刺,就是因为冬天下凉水,还有拍打戏扭伤之后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的,发病的时候会动不了,脖子要戴颈托。现在都不敢在空调房里待,不能受凉。”

凡事我们都不能吹的太过,但是至少作为演员,她是合格的。

在拍摄完《四大名捕》后,刘亦菲坦言自己瘦了15斤。当时她每天都要坐在轮椅上,哪怕是腿麻也绝不娇气,直到导演喊咔。

 

不拍戏时,刘亦菲也会受伤。去年5月,刘亦菲被疯狂粉丝扑倒的事情让人觉得格外心疼。

隔天,刘亦菲却带着伤现身武汉,面带微笑地做宣传,丝毫看不出来之前所受的惊吓。

刘亦菲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不仅仅是因为她常年不变的仙气和美貌,更离不开她的努力和敬业。

03

从小坚持学英语,

收获意外的惊喜

不管是拍戏还是面对其他事情,刘亦菲身上有股单纯到固执的力量,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得游刃有余。

 

她从小就开始坚持学习英语,10岁时,刘亦菲被父母带到美国,这个不会英语的中国女孩被放到当地学校,没有华裔的朋友,压力排山倒海而来。

为了尽早突破语言关,更好地融入课堂生活,她被妈妈每天送去补习3小时英语,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到两个月后,她就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因为较好的英文功底,刘亦菲早在2008年就获得和成龙、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搭戏的机会,出演Rob Minkoff(罗伯·明可夫)导演的好莱坞影片The ForbiddenKingdom功夫之王》。

上帝不会辜负努力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回报,你的梦想都将照进现实。

从出道以来,“天仙颜”就一直是刘亦菲身上最大的标签。不得不承认,在扮“仙”这件事上,十五年过去了,内地娱乐圈无一人能超越刘亦菲。

但是这些年,大家似乎又太过于关注刘亦菲的颜了。

刘亦菲除了颜,还有什么?

在小编的眼中,刘亦菲不太像个当红小花,反倒是更像一个守旧派的老演员。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当红小花玩转的那一套“成功学法则”,刘亦菲一样都不会。不仅不会,还处处反套路。

例如说接受采访吧,同一个问题问20个小花,得到的答案不超过3种。她们会在你面前各种端着,恨不得人人练就一套滴水不漏的说话之道。

但是刘亦菲呢,总能给你带来“惊喜”。

拍《四大名捕》时候,记者问她,你看过原著吗?刘亦菲答:没有。(放别人是不是会说,因为拍这部戏,我把这本书看了N多遍…)

拍《铜雀台》时候,记者问她,奉献了从影以来最大尺度的演出,你是什么感受?

刘亦菲当场表示不能接受这个评价,然后非常认真地和记者解释。

“穿着抹胸和打底裤呢,比健身的衣服还要长。我发现现在的观众记者真是奇葩,真的,我露个肩就说是大尺度,穿晚装也会露的啊!”

有记者旁敲侧击地问她,网络上关于她的那些八卦传闻是不是真的?(这问题放别人,在采访提纲的时候就被ka掉了)

刘亦菲不但没生气,还在现场逗记者,“其实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就是个男的。”说完自己哈哈哈大笑起来。

最逗的一次,是有记者问她,如果要用一种世俗的方法去争取一个角色,你能忍受自己这么做吗?

你猜刘亦菲怎么答的。

她说,“我不会,有一种法则我现在觉得挺灵的,就是听起来很扯。”然后真的一本正经地和记者介绍自己的心灵法则。

“你想得到一样东西你就成全别人,你把你所有想要得到的都给出去之后,你会发现好多好多机会就来了…”

这是她在书里学到的,她在很真诚地和记者在分享。

拍《四大名捕》时,刘亦菲接到了《鸿门宴》的剧本,因为太喜欢角色,第一次尬了戏。别人演员恨不得没有人知道这事,她呢,在采访中自!曝!

有网友将刘亦菲类似的采访语录整理成“坑爹合集”发在网上,质疑她不会讲话。

这些都是刘亦菲最真实可爱的地方。当别人都在驯化个性,压抑情绪,套路化的回答问题,她却能真诚地说真话,这事,在当红女演员中太珍贵了。

再比如说宣传炒作“卖人设”吧。

为了获得人气和流量,这些早已经成为了娱乐圈流量小花们嘴上不说,却人人心知肚明的走红规则。

但刘亦菲学不会。

出道15年,刘亦菲也算是经历过娱乐圈“流行人设”变迁的老演员了。如果她愿意,她至少可以卖两种人设。

敬业演员。拍武打从来都亲自上阵,舞剑弄枪样样行。

16岁拍《神雕侠侣》,刘亦菲经常被1米6长的假发绊倒,掉水里了就捞上来用吹风机弄干再戴上;冬天要跳到冰河里,有一次差点被冰冷的河水冲走了。

最严重的,刘亦菲的颈椎在拍打戏的过程中受伤了,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后遗症,至今不能吹空调,所以夏天,她经常围着一条反季节的围巾。

但实际上,除了在07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详细讲述过这个经过,她很少提及。那期采访的标题,也不是刘亦菲受伤受苦,而是:

还有现在非常流行的学霸人设,刘亦菲要想宣传,也是毫无压力。

15岁被北京电影学院破格录取,是班级年龄最小的学生。19岁她听说耶鲁大学有全世界最好的表演系,一声不响地以普通考生的身份去报考了。

▲刘亦菲与2002级北影同学。

虽然后来因为接拍了《功夫之王》,她放弃了面试机会。但是拍完电影后,刘亦菲曾给自己放假两年,重返校园,在美国学习表演、武术、语言、耍剑等等。

但是如果你不去深挖她的过往,对她的认识只停留在美美美,你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发生过这些事。

因为你不问,她从不会主动讲的。

通稿、炒作就更没有了。

曾一度怀疑她到底有没有宣传团队,不然,有关整容、干爹那些谣言,刘亦菲怎么会跑到法制频道《今日说话》去讨说法呢…

最后一个反套路的地方,是她太不喜欢声张了。

有句老话很有道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喊出来,别人可能真的不会看见你。于是,女明星,尤其是想转型的女明星,纷纷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口号。

“我不是XXX,那只是一个角色,希望你们看见我的另一面”;“我不是明星,请叫我演员…”,“我不要做流量女王,我要成为表演艺术家”…

站在刘亦菲的角度试想一下,出道十五年,至今还在被叫早年出演的角色,这放在别的女明星身上,得焦虑成什么样啊。

面对神仙姐姐、玉女等标签,她也不喜欢。

但是你问刘亦菲,她也会告诉你,“我不是玉女,神仙姐姐不合适我,”,你不问,她从不会满世界的告诉别人,“我要撕掉它们。”

记者问她,你喜欢别人说你是女明星,还是演员?

刘亦菲说,其实说什么并不重要啦,我都接受,真的。

不争不抢,不急不躁,淡然处之,不抱怨不讨好。年少成名和精致美貌的双重加持,没有让她变得浮躁。

刘亦菲今年8月满30岁,但是你还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灵动、干净和纯真。

仿佛文明世界的造作,一点没污染到她。

有人说这是因为刘亦菲从小被保护的太好了,衣食无忧没什么欲望。

有人说是因为她一出道就什么都有了,不需要向别人一样争抢。

也有人说这和她出道时候的大环境有关,十几年前的娱乐圈相对单纯,演员拍戏就是认真拍戏,没有那么多急功近利的圈钱手段,人也没有那么急躁。

说的都对,但都不全对。

不玩流行小花那一套,是因为刘亦菲很早就找到了向内的力量。与其关注外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如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你会发现,她宅,但是她很会生活。

她有自己的节奏与分寸,也有固定的朋友圈。

女明星一般只喜欢在微博上晒自拍晒美景。

刘亦菲的微博里,有她的东东(黑色孟买猫),她喜欢看的书,她遇见的彩虹,她和朋友素颜打球的照片,以及偶尔手写的生活感悟,她都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因为她从不炫耀友情,总有人问刘亦菲的圈内人缘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她参加婚礼、当伴娘的频率就知道了。

刘亦菲当年在北影读书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外拍戏,但和很多同学至今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大家结婚邀请她,她都会出席。

▲朱亚文的婚礼。

▲今年,大学室友兼闺蜜周扬结婚,刘亦菲当伴娘。

刘亦菲和张靓颖的友谊,也足以证明,她是一个长情的朋友。2005年超女比赛时,刘亦菲是“凉粉”,后来因拍《神雕侠侣》和张靓颖成为了好朋友。

去年张靓颖备受争议的那段时间,刘亦菲在微博上力挺,还飞到意大利给张靓颖当伴娘

很多明星都喜欢说爱读书,但刘亦菲是真的爱读书。

她曾在很多访谈中,分享朗达•拜恩的《秘密》,张德芬的《预见未知的自己》,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还有表演理论大师斯坦尼的表演理论等等。

谈到他们,熟悉得就像在谈起一位位老朋友。

刘亦菲说,她读小说读的比较少,还是会读哲学、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都说成名过早的演员缺乏演技,那是因为过早的将人生曝光在聚光灯下,没有丰富的阅历帮助她们感悟生活。

读书,是一个能让自己沉淀下来的好方法。

2008年拍完《功夫之王》,她也度过了一段迷茫期。刘亦菲曾说,是《围棋少女》这本书唤醒了她,让她回归生命的本质,她开始觉得,“我才开始真正是个演员”。

近日,刘亦菲以超流利英文朗诵的诗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首诗是由剑桥大学导师埃克哈特●托利创作的《STILLNESS SPEAKS》(《无声胜有声》)里的片段,读诗的画面美到仿佛仙境,真是人美声甜呀!

 

中英文对照翻译看这里↓↓↓

STILLNESS SPEAKS

无声胜有声

——片段中英文对照

Thoughts, emotions, sense perceptions, and whatever you experience make up the content of your life. “My life” is what you derive your sense of self from, and “my life” is content, or so you believe.

You continuously overlook the most obvious fact: your innermost sense of I A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at happens in your life, nothing to do with content.

That sense of I Am is one with the Now. It always remains the same. In childhood and old age, in health or sickness, i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I Am–the space of Now– remains unchanged at its deepest level.

It usually gets confused with content, and so you experience I Am or the Now only fain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the content of your life.

In other words: your sense of Being becomes obscured by circumstances, your stream of thinking, and the many things of this world. The Now becomes obscured by time.

And so you forget your rootedness in Being, your divine reality, and lose yourself in the world. Confusion, anger, depression, violence, and conflict arise when humans forget who they are.

Yet how easy it is to remember the truth and thus return home:

I am not my thoughts, emotions, sense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I am not the content of my life. I am Life. I am the space in which all things happen. I am consciousness. I am the Now.

I Am.

念头、情绪、感知,和你所经历的一切组成了你的生命的内容。你从“我的生命”之中获取自我感,而且“我的生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你以为它是。

你不断地忽略这个最明显的事实:你内在最深处关于我是谁的感觉与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毫无关系,与内容毫无关系。那个我是谁的感觉与当下有关。它总是保持不变。无论是童年还是老年、健康还是患病、成功还是失败,那个我是 –当下的空间 –在它最深处总是保持不变的。我们常常将它与内容弄混,结果你只能隐约地、间接地,通过你生命中的那些内容,体验到我是或者当下。换句话说:你对于“存在”的感觉被周围的环境、你头脑的续流和这个世界很多其他的东西所遮蔽。当下被时间所遮蔽。

所以你忘记了你在“存在”中的根,你的神圣的实相,你在这世界迷失了自己。当人们忘了他们是谁,疑惑、愤怒、沮丧、暴力和冲突就产生了。

然而,要回忆起真相,要重返家园又是多么容易啊:我不是我的念头、情绪、感知和经历。我不是我的生命之中的内容。我就是生命。我是那个容纳万物发生的空间。我是意识。我是当下。我是。

女神的英文如此流畅自然,那她的英文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呢?

此前,刘亦菲在Dior官网上的一段独家英文采访,与法国著名记者Jean-Pierre Lavoignat全程无障碍英语交流,更能体现她学霸级的英文水平~

而这一口流利的英语,得益于刘亦菲早年的留学经历。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人带到美国。

 

这个不会英语的中国女孩在当地学校,没有华裔的朋友,压力排山倒海而来。她还被妈妈每天送去补习3小时英语,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到两个月后,她就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因为较好的英文功底,刘亦菲早在2008年就获得和成龙、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搭戏的机会,出演Rob Minkoff(罗伯·明可夫)导演的好莱坞影片The ForbiddenKingdom《功夫之王》。

拍完之后,刘亦菲曾给自己放假两年,重返校园,在美国学习表演、武术、语言、耍剑等等。

所以说,我们的女神都这么努力,各位粉丝宝宝们,大家一起加油哦,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开口说,只要坚持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和女神一样说出一口美丽的英文噢!

 

早年面对争议,她也会焦虑。一些心灵成长类的书籍,让她知道,“面对自己与自己的能量做斗争,她也可以沉下心来发现。“

于是,再接受采访时,她会说,

“不抱怨、不记恨是最好的方式。一个人能量有限,不能浪费在无谓的地方。”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当外界给你肯定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成功的原因,知道自己的空间在哪;当外界给你批评时,你淡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接纳的自己,心态很重要。”

有人说,女孩子过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美出灵魂,读过的书不会白读,身体的记忆力把你的机遇、经历、心态都明明白白刻在脸上。

从刘亦菲的脸上,是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在演戏方面,最近几年,刘亦菲也逐渐学会将焦点放回自己身上。

她说《功夫之王》之后,接戏再没有那么多顾虑,就是纯粹的喜欢或不喜欢。

只要喜欢,她就会接,只有接了,她就会努力的演到最好。演完之后,她的使命就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她并不是很关心。

她的戏路你可能看不懂,还会觉得刘亦菲是在浪费资源,质问她为什么不挑战、不呐喊,不把自己勇敢地释放出来。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权利过她想要的一种生活,哪怕你觉得不值当,哪怕你觉得她可以过得更好,但也许她并不需要。

就像《头文字D》里说的,“这世上有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此说来,别看刘亦菲与世无争,但骨子里那股劲儿还真的蛮酷的。

最后,从刘亦菲接演白浅开始,许多人就在竭力想用她演“回”仙女去证明她的毫无进步,认为这不过是过往仙侠角色的Ctrl+V,Ctrl+C。

刘亦菲曾经拒绝过那么多玉女、小龙女的角色,难道不知道会有这个质疑吗?

但是她还是接了,她说,“白浅这个角色可以发挥的地方,在于她的年龄和她的能量。她有一个盲点,就是她觉得感情上我是过来人,我看透了,但没想到自己比别人陷得都更深。”

刘亦菲想得很清楚,她是想用一个同类型的角色,来证明自己的成长。

于是,一遍遍吊威压,一次次在对戏中流泪,在司音、素素、白浅三个角色之间穿梭,变换不同的情绪。

所以,小编期待电影版《三生三世》,并不是因为刘亦菲的颜,而是期待看到她的成长和变化。期待她为大家呈现一个不被固化、独特、生动的青丘帝姬。

她的经典角色——

▲15岁,冰清玉洁、不谙世事的神仙姐姐“王语嫣”。

▲16岁,花季容颜,略带婴儿肥的南国公主赵灵儿

▲17岁,遗世独立、睥睨天下的“小龙女”。如今再拿出来看,仍是无人能及的清新脱俗。

 

关注“小学生放学后”,关注6—12岁小学阶段儿童,“安全、学习、娱乐、生活、品行、健康”六大方面家庭教育文章每日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