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黄金人民币,一个彻底愚蠢的构想


  摘要:既然方案定位的是类布雷顿森林协议,这就决定了该方案的实施的基础条件是:有没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量。更需要担忧的是,要是再出个戴高乐总统,来个突然要求一次性集中兑付黄金,怎么应付?当年,布雷顿森林协议之所以瓦解,就是因为戴高乐对深陷特里芬困境的美元发动了攻击。也正是基于这个巨大的漏洞,个人认为该方案最好不要实施。一旦实施,那中国会很快耗光其外汇储备——因为要购买大量的黄金作为储备。而其后,一旦黄金被人集中兑付,那没有黄金支撑的人民币,其汇率会因此而跌成翔。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从石油人民币到石油黄金人民币

       近期网上热议石油黄金人民币构想。

  事情得从日前《日经亚洲评论》的一则报道说起,这本隶属于日经集团的政经刊物报道说:

  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国中国准备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该原油期货合约将是中国首次向外国投资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开放的商品合约。

  据报道,该合约有望成为最重要的石油基准,并且允许出口商们绕过美元计价基准,用人民币交易。报道同时指出,为了使人民币的合约更具吸引力,中国计划人民币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完全兑换黄金。

  该新闻甫一出炉,就得到了凤凰财经,新浪财经和凤凰国际等国内权威媒体的转载,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分析师也开始了他们的分析之旅。

  事实上,有关于石油人民币的言论,早几年就已经甚嚣尘上了。早于2014年11月,国外金融博客网站Zerohedge在题为《石油美元是如何悄悄死去而没有人注意到》的文章中指出,维护美元几十年霸权地位的石油美元体系正在逐渐瓦解。而前美国参议员Ron Paul也发出声音,呼吁结束石油美元体系。他说道:

  “35年与全球不兑换货币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混乱局面某一天将会带来货币真实价值的回归。当石油产出国开始要求用黄金或其他等价物来交易石油,而不是美元或欧元时,这一天就会到来。我希望,这一天越早来临越好。”

  当时就有人提出,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金砖国家逐渐边缘化美元,全球贸易越来越多地通过双边安排来进行,而完全绕过石油美元。而且确信无疑,这已经发生了,先是中国和俄罗斯,再加上伊朗,甚至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在彼此之间进行双边交易,完全绕过美元。上述言论,概而言之就是,维护美元几十年霸权地位的石油美元体系正在逐渐瓦解,取而代之将是石油人民币。

  从这段回顾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日经亚洲评论》所提及的方案,与三年前网上议论的那个方案稍有不同。不同点在于,后者只是一个单纯的石油人民币结构,而在执行过程中,当初提出这一构想的人,也发现了方案存在一个巨大的BUG——人民币的信用问题,发现了正是这个BUG,使得方案实际推行不下去。作为修正,这次的方案在原来的石油人民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要素:黄金,以黄金来为人民币背书。但说实在的,这仍然是一个彻底的蠢方案。原因端底简单,这种操作,根本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的石油美元暨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翻版。

  

何谓布雷顿森林协议

       那么问题来了,何谓布雷顿森林协议呢?

  所谓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诞生起就有其先天性的缺陷,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以美元为中心,其他国家以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自由兑换黄金,实质上是一种围绕美元的金汇兑本位制。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首先就表现在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但与此同时,美国在享受权益的同时,也相应的承担着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而一旦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其手头持有的美元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1971年上半年,逆差达到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上涨。

  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没有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阵营从来都不会是铁板一块的。无论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都有如此。比如我国与苏联交恶后不仅不买账,也曾大张旗鼓的“反苏修”,一度面临战争边缘。而当年的法国,正是资本主义阵营中的这样一位挑战者。二战后,由夏尔·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就一直不怎么买美国的账。戴高乐的外交政策是国家独立,拒绝屈从于任何外来势力,无论是美国或苏联。

  随着美元弱势地位的凸显,戴高乐揪住了这一软肋,他对美国向全世界发行不断贬值的美元怒火中烧,破口大骂美国以邻为壑,怒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1965年2月,在法国总统官邸爱丽舍宫,戴高乐召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他讲到:“美元所具有的超然于世的品质正在失去。先前的美元具备这一品质,是由于美国拥有世界上75%的黄金储备。”戴高乐所陈述的事实是无可争辩的。1965年早期,美国的黄金储备跌至1937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与1949年最高峰时的250亿美元相比,只有150亿美元。美国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份额已经从高峰时的75%萎缩至不到50%,到了20世纪60年代晚期,这一比率又降至30%以下。

  在一系列指责后,法国毫不含糊地进行了行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其他国家将美元现钞兑换成黄金后,会把新得到的黄金存放到位于纽约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专柜中进行保管,而法国当局却要求美国按规定的35美元兑换1盎司的价格从美国搬走黄金,并且在1965~1968年期间,出现了法国用飞机从美国搬运黄金的奇观。

  受此巨大冲击,美国彻底丧失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后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这也就意味着布雷顿森林协议体系正式瓦解。

 

新方案的BUG——得储备多少又如何维持那么多的黄金储备量?

  正如前面提到的,既然方案定位的是类布雷顿森林协议,这就决定了该方案的实施的基础条件是:有没有足够多,且能维持这足够多的黄金储备量。更需要担忧的是,要是再出个戴高乐总统这样的挑战者,来个突然要求一次性集中兑付黄金,中国又将怎么应付?

  正如才刚提到的,当年,布雷顿森林协议之所以瓦解,就是因为戴高乐对深陷特里芬困境的美元发动了攻击:要求一次性集中兑现,而美国显然拿不出那许多的黄金,最后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首先得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得储备多少黄金?根据《日经亚洲评论》所提供的方案,是直接抛向期货市场: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国中国准备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该原油期货合约将是中国首次向外国投资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开放的商品合约。

  如此一来,该方案漏洞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1是那些想要转移出去的国内资本,会借此疯狂进入期货市场,然后再将人民币兑换成黄金出逃;

  2是实体对虚拟,得储备多少黄金?我们知道,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时代背景下,实体经济已然与虚拟经济严重背离。以原油为例,2013年,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两家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一年交易总量为3520亿桶!但该年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原油总量为330亿桶。也就是说,该年全球实体经济的石油交易量约为330亿桶而已,但实际交易量却十倍于真实需求量。从这可见,巨额的投机交易已经使虚拟的石油衍生品交易和实体经济所需要的真实石油量严重地背离。更为要紧的是,目前我们有多少黄金储备量呢?

  也正是基于这个巨大的BUG,个人认为该方案最好不要实施。一旦实施,那中国会很快耗光其外汇储备——因为要购买大量的黄金作为储备。而其后,一旦黄金被人集中兑付,那没有黄金支撑的人民币,其汇率会因此而跌成翔。

  这个BUG,不得不引起重视。

  本人最新出版专著《通往正确之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一书,在部分图书销售平台已经上架,敬请各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