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价值投资是伪价值投资!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道小学数学题,大意思是乐器店用3600元进了9把小提琴,问售价多少合理。先不去考证其真伪,单纯从题目中,不难理解,成本在一项生意或者投资中的重要性,买入成本或者进货成本直接决定了最终收益的多寡!

   2018年开年之后,沪综指阳刚而威猛,连收11根阳线,据统计已经刷新了A股历史记录,近日也上摸3500点整数关口,继续创新高也是可以预见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现在的A股已经开启了新一轮大牛市,而且是超级大牛市。在十年前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哀声遍野,当时有人壮着胆说了声:未来10年,A股沪综指将会上涨到10000点。这样的猜数游戏每年都会上演,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娱乐一下散户,慰藉一下自己!

   资本市场“一赚二平七亏损”的铁律,不管国内外,至今没有被打破过。但参与其中的人们,总是认为或者幻想着自己有能力成为那赚钱的10%!愿望和想法是美好的,也是真诚和真心的,但教徒版的虔诚,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收益,倒是可以在亏损之后的拜佛祈祷可以平静一下受伤的心!

   看着不断创出新高的白酒股,有些人终于按耐不住那颗欲望的心,追高买入后号称自己已经皈依价值投资了,并准备长期持有!印象中,A股总会总结出一两个名称概况当年的主题行情,“煤飞色舞”、“吃药喝酒”等等,但过去的2017年好像变了,煤飞了,色没舞,酒喝高了,药忘吃了。难道价值投资也有选择性,买“低估”的银行股是价值投资,买“低估”的中小板股就不是价值投资?买有业绩支撑的白酒股是价值投资,同样买有业绩支撑的医药股就不是价值投资了?难道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结构性价值投资?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但忘记历史同样是愚蠢的,华尔街从来就没有新鲜事物,为什么?人性使然!依然健在的投资巨匠巴菲特曾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在资本市场立足之本,就是充分理解并利用人性!抛弃那些各种所谓的理论吧,包括技术类的、价值类的。

   牛熊更替,周而复始,只要不期望抄底和逃顶,选几只基本面不错的个股,按照大周期波段操作,难吗?

  结构性牛市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只有类“漂亮50”型股票在创新高绝不是牛市,人为行政干预造成的PPⅠ回升导致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业绩的暴涨根本不具有持续性。判断牛熊更替不难,难在判断其长短,5年(2000一2005)?7年(2008一2015)?还是10年(2016一?)?虽然无法准确知道一位女士的体重,但仍然可一眼就能判断是否肥胖!熊市初期还是可以确定的,不是吗?初期必须几乎接近空仓也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