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水平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剩余价值水平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水平,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我们已经有剩余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SV = H – L

  SV:剩余价值;H:所获燃料的热值;L:为获取该燃料所消耗的总能量。

  由此可以推导出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sv = SV/L = H/L-1

  如果一个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率为零,即H等于L,也就是说,这个人一整天在外采集的食物只够他一个人生存的需求。如果他运气不好,连续数天找不到食物,他的结局就惨了。

  如果一对夫妇劳动的剩余价值率为零,说明这对夫妇整天劳动的结果只能勉强维持两人的生存需求,生下来的孩子恐怕只会被饿死。假设小孩需要消耗一个成人一半的热量,则H必须等于2.5个L才能维持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此时这对夫妇的剩余价值率必须不小于2.5L/2L-1=0.25。假设在恶劣条件下,每对夫妇平均必须生育2.5个孩子才能维持社会总人口不下降,则社会的平均剩余价值率必须不小于0.625才行。

  假设一个封闭的农村有102对夫妇,其中100对夫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有1对夫妇专门从事铁器制作,另一对夫妇专门从事木器制作,以供全村家庭生产和生活之用。按平均每对夫妇有2.5个孩子计算,该村的剩余价值率必须不小于0.6575=(3.25*100+3.25+3.25)/200(此处忽略采集其它燃料所需的劳动)。

  一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赤裸着身体,男人、女人甚至他们的孩子成天在外游荡,一处一处地收集树上树下的果子,地上地下的蔬菜,田间地头的谷物;运气好的话,逮到一些跑得慢的、受伤的小动物或鱼类作为他们的收获。有时产品可能会超量,然后被存起来以备食物短缺之时。平均来说,那时的他们只能生产(准确地讲是收集到)正好满足家庭生活的食物。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不足以支撑一个专业的政府机构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家庭间、部落间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恐怕就是依靠蛮力。

  随着农业耕种技术和家畜圈养方法的发现和改善,一个农夫一年劳作的收成可以供养多达数人。整个社会不再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成天在外采集食物和木材,剩余劳动力便可以用来制作其他产品。因而社会上有了巫师、牧师、僧侣、阿訇、诗人、演员、学者、医生和工匠,诸如此类,农民通过支付他们部分食物和燃料来换得预告、祈祷、慰藉、知识、医药、和工具。人们开始建立起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通过各级政府的管理,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

  蒸汽机以及其后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出现,使得上万年的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的古老经济模式,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机械动力的广泛使用,使得社会积累的剩余价值绝对总额逐年提高,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普通民众的社会福利有了明显的改善,过去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作制度普遍被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时替代。此外,普通工人也有了外出休假的福利。

  光合作用是一个缓慢的生物过程,它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来聚集来自太阳的能量以提供人类使用,转换效率相当低。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发明,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能源新纪元的到来,我们可称之为光伏纪元。在这个纪元里,今天的阳光被转换成今天的电力,转换效率被大幅地提升,剩余价值率也因此得到了急剧的增加,社会财富积累速度也一定会因此得到可观的提高。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我们可称之为光伏纪元里的半解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再为获得机械能而从事开采或耕作,但粮食的耕作还是需要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利用自然资源来合成碳氢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其他人类必须营养的,可以跳过光合过程的生产方法。我斗胆在这里推测,它必将在未来梦想成真。到那时,剩余价值率会再一次被大幅提升,而社会财富积累的速度也会因此再一次提高。人们就会彻底从能源的开采和耕作中解放出来,并因此而拥有很多的空余时间来享受他们的生活,比如从事园艺而不是农耕;攀岩而不是采煤。我们称这个时期为光伏纪元里的终极解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