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小说)


仓库(小说)

/潘国尧

 

天亮爹准备要给五个儿子造四间房了。天亮爷爷给天亮爹留下两间老楼房,天亮大哥前年结的婚,用掉了其中的一间老楼房,天亮的二哥最迟今年也要结婚了,如果再不造新房,一大家子就要露宿了。

自打天亮爹往上数三代,他们这一脉一直单传,天亮爹娶亲那一年,他们老宅门口那个生产队里用作仓库的大瓦房被拆掉用作晒谷场,天亮家门口便豁然开朗了,甚至江对岸的大青山都能看得到山腰以上部分了。

俗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这大青山一露脸,加上生得越多越光荣的好政策照应,天亮娘便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连续下了五个带把的崽,天亮是最后的一个,如果不是在天亮之后终于下了一个女仔,天亮娘可能会一直生下去,因为天亮爹说了,这辈子爷爷要做,外公也要做!

好在那会儿人好养活,有口吃的见风就长,就跟门口地里的庄稼似的。

本来也是相安无事,两间老楼房,哪儿都可以安下几张床,可是这一年连天亮都快20岁了,这几条光棍自是没法再挤在同一个屋檐下了。

天亮爹其实是有准备的,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做跟造房子有关的准备,那会儿这个平原县城里木头、钢筋、水泥等主料都比较难搞,他想这些事靠自己肯定搞不定,一定得找组织,找单位领导。

天亮爹是县城船厂的老船匠,他的造船技术和他生儿子的技术一样出色,老船匠在退休前几年做了一件可能是这辈子最英明的一件事,他以自己在船厂几十年的人脉和出色的技术为资源,上下忙乎,硬是把自己最放心的徒弟给弄成了船厂的领导。

 

老船匠60岁那年,他寻思着要把自己的职位传给儿子了。那时天亮的大哥、二哥、三哥要么结婚了,要么快要结婚了,天亮的四哥前两年到很远的地方当兵去了,给家里写过几封信,说当的是铁道兵,干的活比较累,可能复员后还是要干这一行。这样天亮爹娘就一致认为天亮接老爹的班最合理。

好在那时田地也都分了,大家基本都能吃上饱饭了,对于进城当工人这样的事,似乎没前些年那样的热衷了,天亮的几个哥哥也没有与幺弟争这个名额。

这样天亮就顺利地接了老爹的班,在县船厂开始做学徒工。

那些年县航运公司在运河上跑的船大部分改成了铁驳子,天亮爹本来是想把自己的造船技术传给儿子的,无奈造铁驳子最需要的是焊工,船匠们的技术都在转型,自己的儿子再去学造木船就不合适了。

于是天亮爹就去找领导,问自己小儿子安排到哪个岗位比较合适?

天亮老爹的前爱徒想了想说去仓库吧,“仓库的鲁师傅快退休了,船厂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交给别人来管仓库,我还不放心呢。”

这样天亮顶替老爹就做了船厂的综合仓库的管理员。

船厂的仓库基地建在运河边航运公司的码头旁,以前仓库里基本的材料其实就是造船的主料——木头,那种一抱粗的东北松木。这些年改造铁驳子船后,工棚里堆得更多的是那种钢板了。

现在综合仓库的管理员一共是两个人,除了天亮,就是鲁师傅了。鲁师傅早年是船上的水手,年纪大了才上岸的,过些日子也马上也要办理退休了,所以仓库里的一大摊子事,基本都交给了天亮干。

 

天亮每天干哪些活呢?其实活也并不多,天热的时候,就给那些原先没用掉的松木上盖上用桐油浸过的帆布,以防止木头被晒裂,如果天亮足够勤快的话,隔三差五地往帆布上泼些水,那就更好了;天冷的时候,再把那些帆布拖到另一个场地里盖到钢板和钢条上,以防止这些钢疙瘩被雨雪给整锈了。

除此之外,天亮似乎也没啥事可做,整天坐在仓库门口看风景。

与船厂仓库隔河相望的是一个供销社,就是乡镇一级的那种单位,那时超市的概念还没引进,这种国营单位还是比较吃香,正对着船厂仓库大门的是供销社的服饰柜台,那里有两个女人比较漂亮,天亮是天天盯着这两个女人看,百看不厌,到后来他甚至能猜得到其中的一个女人靠着柜台突然不动时肯定是在放屁了,因为这个女人总是在不停地走动中。

船厂的领导看天亮实在是太闲了,就在原先堆木头的场地上造了三间平房,这样县属的航运公司货船从省城带回来的那些货物就可以临时在这个仓库里放几天了。

天亮的活就多起来了,比如那时水泥比较金贵,一般一船几十吨的水泥进仓库后,总要过个把月才能出空,有的甚至要两三个月才能出空。按照领导的交待,每隔个把月,天亮就要给仓库里的每包水泥翻个身子,以防止水泥板结成块,因为仓库地面还是比较潮湿的。

那时水泥都是用纸袋子包装的,袋子上散落的水泥灰沾到手上很难受,虽然戴了棉纱手套,但干干的还是不舒服,没办法,领导让干的活,天亮还是要不折不扣完成的。

领导毕竟是天亮爹的爱徒,对天亮还是比较照顾的,领导说如果这些水泥在仓库里的日子能保证98%以上没板结,就给天亮发奖金,虽然那时候也就十来块钱的奖金,但是天亮的月工资也就三十几块钱,所以这十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如果板结的水泥超过了0.2%,可能要扣你的工资,还要把你调到船上去做水手。”领导威胁说。

去做水手天亮倒不怕,反正也就是每天摸着舵把在运河里混,活儿比仓库里清闲多了,天亮怕的是每天在运河里看两岸的风景,会看烦,至少现在仓库对面每天还能看几眼供销社里的那两个漂亮女人。

 

这天下午,天亮照例又在仓库里翻水泥袋子,他爹和三哥正好来县城火车站旁边的木材公司堆场碰运气,因为运气好的话,堆场会有一些待处理的边角料出售。显然这天爷俩没碰上好运气,两手空空的到仓库里来弄饭吃。

天亮老爹说仓库里的活他俩来干,叫天亮去做饭。

然后天亮就去河对岸供销社旁边的小摊上买了一块钱的猪头肉和一点什锦菜,他平时也不炒菜,因为炒菜太麻烦,基本就是在煤油炉里闷一锅饭,就着咸菜把饭糊弄下去了。与小时候顿顿吃玉米糊糊比,天亮觉得能吃上米饭和咸菜已经不错了。

天亮把饭做好后就去叫爹和三哥吃饭,爷俩正干到兴头上,说饭晚点吃,一起先把水泥袋子都翻完再说。

这样天亮就继续和父兄一起翻袋子,翻着翻着,三哥就问天亮, “如果不小心把哪个水泥袋子翻破了,水泥都洒了,怎么办?”天亮说翻破个一两袋问题不大的,“领导说只要每次的库存水泥板结率控制在0.2%以内,公司就会给我十块钱的奖励。”天亮说上个月他就拿到了那10块钱奖金。

天亮三哥又问那些板结的水泥后来都怎么处理的?天亮说都堆在钢板场地那里了,过两天等雨淋过后我就用板车拉到江边的水池里去倒掉。

“那些板结的水泥袋是谁来清点的?”天亮三哥问。

天亮说自己把这些硬化的袋子堆好后,领导来数一下就过了。

天亮爹把最后一袋水泥翻过来后说那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商量晚上的事。

然后爷仨就开始吃饭,猪头肉很肥,咸菜很下饭,天亮闷了一大锅的米饭,爷仨吃了个干净。

因为天亮已经成了看仓库的熟手,又勤快,加上还是领导师傅的儿子,船厂就同意了鲁师傅提前退休的申请,这两天老头已经不来仓库上班了,天亮成了这个仓库和堆场唯一的管理员。

傍晚的时候,天亮又要做饭,他爹说算了,一起去船厂对面的饭馆里吃吧,四五块钱点两个菜,饭随便添。

然后爷仨就去下馆子。

吃完饭回来,天亮爹叫两个儿子把钢板场地上那十几包板结的水泥袋子搬到了仓库角落里,每包水泥都在地上翻了还几个跟头,再叠在一起,摸上去还有点柔和,一眼看与旁边正常的水泥袋没啥区别。

天亮爹自己就在那些正常的水泥袋子里挑了十几包装到了板车上,然后跟天亮说下次领导来验收前一天你给村里打一个电话,“到时我就过来。”

天亮脸皮薄,他爹怕他到时在领导前露出破绽。

天黑后,天亮打开了仓库的边门,他爹和他三哥一起就装车把十几包水泥运走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天亮的二哥就来敲门,把板车又拉了回来。

 

这批水泥出货比较快,几乎每天都有十几辆机动三轮车来装货。货出空后,天亮拿了一叠出货单去找领导,领导问板结率是多少?天亮说梅雨天潮湿,这个月比上月多出了三、四包,“但还是没超过0,2%,领导要么去仓库里验收一下板结的那几包水泥?”

领导说没超过就好,“天亮办事,我放心,这次就不用验收了,发工资时我会跟财务打招呼的,奖金照发!”

天亮很高兴,从领导那回来后就去邮局给他爹打电话,他家就在村委会边上,一会儿村会计就把天亮爹叫来了听电话。

天亮还没开口,他爹就说你对象约好了没有?“哪天我过来参谋参谋?”天亮想自己根本就没跟爹说过谈对象的事,这是咋回事呢?然后他就反应过来,他听爹说过,电话接线员是可以偷听的,有些话是不能在电话里乱说的。天亮忙说都搞定了,就不用老爹亲自过来把关了。

但是这个周末的傍晚,天亮老爹和他三哥一起还是来了,这次爷俩是开着生产队里的一艘挂浆机船沿着运河来的,船就停在一里多地以外的岸边。

这回他爹还给天亮带来了一饭盒的饺子,说是他娘给包的,够你吃两顿。

天亮吃了几个饺子后就不想吃了,因为没醋,他说去买一瓶醋回来。天亮三哥说要不过会儿你再吃吧,“今天还有点事,我们想拉一些木头回去。”

天亮说那要是下次领导来查咋办?“这可没有损耗率的。”天亮说。

天亮爹说这些木头都有些年头了,他在船厂的时候,有一些板材藏在一艘废弃的木船里,此后就没人过问过,领导也不知道这事,“那时我就想把木头运出去,只是鲁师傅那老头门看得紧,没机会下手。

然后天亮爹就带着两个儿子找到了那艘废船,因为窝藏在一个多年不用的船坞里,船身上已经长满了青草。爷仨把那些野草都清理掉了,果然看到了半船上好的松木板材,都有二十公分厚,三四米长。

天亮要去拉板车,他爹说不用板车,目标太大,“上次拉水泥,我们在水泥上盖了两层的帆布,前面还露出两个榨菜坛子,这次木板这么长,不好糊弄,毕竟江边这条路还是有不少人路过的。”

然后天亮爹就叫三儿子去把挂浆机船撑到船厂附近,“一会我和老小把这些木板一块一块的推到河里,你就在船上接应。”

老三就自顾去撑船了。

 

六月天,水还是有点凉,天亮下到水里,他爹随后就扛着一块木板推到了水里。这些天梅雨连绵不绝,船厂边上的那条小路许久都没人走路了,路上早已是荒草凄凄,因为是晚上,又是下雨天,运河水面也是连个船的影子都没有。天亮抱着木板划水,划了一会,就看见老三撑着挂浆机来了,然后哥俩就把第一块木板弄上了船。

天亮刚想游回去,他爹也抱着一块木板游到了船边。天亮说爹你就不要下水了,在船上守着吧,“水有点凉,我俩来回跑几趟就成了。”

老三是个急性子,说一次一块太麻烦。然后老三就把所有的木板全都推到了水里,哥俩一前一后拽着木板往挂浆机上运,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把所有的木板都弄到了船上,把一艘三吨重的水泥船都差不多装满了。天亮爹说这些木板足够厚,剖成桁条和椽子都不是问题,就缺三根栋梁了,然后就叹了一口气,说看来只能去山里走一趟了。

天亮挠了挠头皮,记起来说两个月前造水泥仓库时,领导叫船匠剖了两根大圆木,用了一半,还有好几根堆在仓库里呢,“不如今天都装走,以后再想办法糊弄领导。”

天亮爹想了想说现在的这个领导实际上是自己一手给弄上去的,“我还是他的媒人呢,看来得想别的办法去忽悠他了。”

天亮也猜不到他爹会想出别的什么办法来,但他在单位里混得有头有脸,这与领导平时不露痕迹的照顾显然有很大的关系,他想凭着老爹与领导的关系,拿几根木头,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天亮和老三一起回到仓库里把那几根方木也都弄到了船上。

事都折腾完了已经快半夜了,天有点凉,天亮爹和老三的衣服都湿了,天亮去把自己的换洗衣服拿了两套给爷俩换上,又把还没吃完的饺子拿来,说是路上饿了可以吃,自己抱了一堆湿衣服就回仓库去了。

老爹交待天亮说把破船再整理一下,弄些破帆布烂木头之类的扔到船上。天亮说没事,这两天连着下雨,等下周一上班,船上就只剩下水了。

老三发动了挂浆机,月黑风高,爷俩满载而归。

天亮想木头有了,水泥也有了,如果光造三间平房,这些弄回去的材料足够了,但如果是造楼房呢?浇楼板可少不了钢筋的。天亮估计老爹和兄弟一定还会打仓库的主意的。

果然,过了没几天,天亮老爹和老三开着挂浆机船又来了,这回是拉走了不少螺纹钢,这些钢材也是上次造仓库时用剩的,爷俩一根不落全运走了。

 

又过了几天,领导把天亮叫去,说现在航运公司的货船从省城拉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仓库不够用了,得再造一个大一点的综合仓库。

领导问上次造仓库的材料还有多少?天亮说可能剩下的不够造新仓库。领导说木头问题不大,之前留下的那些东北松木足够用,水泥问题也不大,仓库那些先用着就是,事后再走程序补报,麻烦的恐怕是钢筋,得进一批。“以前这些事都是鲁师傅联系的,要不你去鲁师傅家走一趟,让他带你去物资局领导那里对接一下。”

天亮回来后没去鲁师傅家,而是赶紧去邮局给他爹打电话,叫他赶紧来船厂,说是有事。

天亮爹就知道是出事了,第二天一大早就骑车驮了一大麻袋的东西来了,里面什么都有,红薯干、老玉米、鸡蛋、咸鸭蛋等。老爹把东西放下后,就叫天亮把领导请到仓库里,说有要事商量。

领导到了仓库里,天亮被支开后,师徒二人嘀咕了许久,然后才叫天亮过去把麻袋扛到了领导办公室。

过了些日子,鲁师傅帮天亮联系了物资局,然后钢筋、黄沙、砖头、瓦片啥的一车一车的运过来,再后来仓库开始施工。

一个月后,第二个仓库就落成了。

两个仓库,天亮显然管不过来了,领导就又安排了一个年轻人来给天亮做助手,领导说这个年轻人是商业局领导的亲戚,要天亮照顾好。天亮说没问题,一定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

然后领导就带天亮参观新建成的仓库,领导说上次你爹都跟我说了,“那剩下的几根木头和一些螺纹钢都被你们家拉走了,这事呢,可大可小,你爹是我师傅,我心里有数,拉走就拉走吧,你们自己不要走漏风声就是。”

然后领导又说这次造仓库,自己多进了不少材料,这些材料呢,都没用完,“你看,仓库里堆着的这些东西,足够再造一个大仓库,这些东西怎么办呢?”

天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听领导的!”

然后领导就说,自己老婆在县城边上有块宅基地,“我想造一幢三楼,还缺一些材料,要不这些东西都运到我家里去吧。”

天亮说没问题,“我去张罗车辆,您给说个地址就行。”

领导说车辆不用你张罗,“从今晚开始,每天有车过来装东西,你的任务就是打开库门,让他们把这些东西都搬走就是。”

天亮说明白了。然后领导就轻轻拍了一下天亮的背脊,说你好好干,这仓库里的事,以后都是你说了算!

 

把新仓库里的建材都搬空后,陆续就有航运公司的很多东西搬进来,几乎县百货商店里卖的东西,都是货船从省城给捎回来的。那会儿火车车皮特别难弄,得开后门才能弄到,而国道那时也不好走,汽车运量又有限,那些不易变质的东西,基本上是走水路,由航运公司的货船给捎回来。

天亮家的三间新楼房落成后,天亮爹决定好好办一场进屋酒宴。那是快要过年的时节,县供销社进了大量的干货准备分发到各乡镇的供销社。那些天,仓库里堆满了火腿、冻肉、黄鱼干、笋干、水果等外地特产,天亮在仓库忙活了半天,装了满满的几麻袋,又搬出来几坛上好的黄酒和白酒,然后打电话叫他三哥开挂浆机船再来一趟。

年后,船厂领导家的那幢别墅也竣工了,领导把天亮叫去,说他家也准备好好办场进屋酒宴,“到时你和你爹可得来哦。”天亮说那是必须的,然后告诉领导说,好多年货都没拉走,“这些东西再不处理掉,年后天一转暖,可能都会变质,再说新的东西也要不断的进来,您看咋办?”

领导说,先给县供销总社领导打个报告,仓损率多争取几个点,把账目轧平了,然后你就把这些东西都放走,“晚上有车过来,老套路就是。”

天亮说供销总社那边肯定没问题,“我那助手说他大姑就是总社专门管所有仓库进出账目的。”

领导表扬说:天亮有出息了,懂得用关系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