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假期,四处游荡(4):
丽江:古莲寺和哈里谷
2018-1-29
早上出门,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那是来自玉龙雪山的风。
青石板的街道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街边不时有卖小吃的在不急不缓地轻声吆喝着。我们一人手持一个黄澄澄的丽江粑粑,信步向村边的小河走去。河边上,聚集着旅游的马队,招徕去拉市海游玩的客人。
跨过桥,一条小巷的墙上,有“古莲寺”的招牌。沿着小巷走去,来到一座小山脚下。有台阶通往山上,盘旋而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进入山门,是个小小的院子,闻得到淡淡的烟香。站在院子里眺望,前面的束河古镇在淡淡的雾气中隐现,显得闲适而安详。太阳照在身上,感觉到暖洋洋的。一位比丘尼轻喘着走进院子,双手合十给我们打了个招呼。她说话的声音很轻很细,似乎是有些羞涩。估计她是在山下某处办事,远远看到我们上山,才赶忙回来招呼我们的。穿过院子,右侧是陡直的二三十节台阶,上面就是大殿。又听到比丘尼的轻声细语,“可以进去拜一拜,很灵验的。”我们走上台阶,来到大殿门口,探头往里看了看。原来大殿半隐在山洞之中,佛像就坐落在山洞下。看那形式和格局,似乎是藏传佛教的风格。我们站在门口看了看,没有跨过门槛。我对宗教的态度,一直就是这样的,多少年都改变不了。我想我是有着某种信仰的情结的,但又不确定。我之所以一直不愿意叩拜,与我顽固的“唯物主义”的残留有关,更与我对信仰的尊重有关。我以为,一旦我接受了那些形式,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但我的怀疑和不确定还不允许我作出承诺。回头下山,一路被阳光拥抱着,暖洋洋的,感觉心里很充实。
沿着河边继续前行。不时有当地人打招呼,都是招徕去拉市海游玩的。前面一座小桥,通往古镇。过了桥,有一道景点大门,门楣上大书着“哈里谷”三个字,还配有纳西文字。我后来知道,“哈里”是纳西语“吹牛”或四川话所说“摆龙门阵”的意思。大门一侧有售票亭子,大门下还有旅游通道。不过售票亭子和景区通道显然都已经废弃,没人值守,也没有任何限制的迹象。前行不远,是一个篝火晚会的广场,还有演艺的舞台。有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大扫把在石板路上划过,发出刷刷刷的声响。再往前,是一排排纳西风格的楼房,都是二层的小楼,一律黑瓦红墙木板壁。一排一排楼房之间,是两米宽的水道,有小小的木船停泊着。似乎是净水,不过还算干净,也没有臭味儿。不时看见有环卫工人手持网兜,捞起水面上的落叶。水道之上,还有拱形的石桥。偌大的景区里,很少看到其他游人。我们在楼房间穿行的时候,可以听到自己脚步的回响。早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水道和小船,石桥和土房,花卉和假山,本来是美妙的景致,但在这里却给人萧条的感觉。
“哈里谷”是某公司前些年投资的一个大型旅游项目。这些楼房,本来是设计为旅游设施的。投资这个项目的时候,丽江及束河的旅游还很热火。正待开业的时候,受大气候的影响,束河的旅游业开始衰落,“哈里谷”也吸引不到游客了。景区内那些楼房,本来是要装进一些纳西文化的,现在却仅仅是些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