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委员、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将访美五日,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经济体将展开对话、互动,是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定位中美经济关系、避免中国经济贸易战,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重要一步,将对中美两国,甚至世界经济潮流产生重大影响。

刘鹤履新政治局委员之时,众多媒体民众对他并不熟悉,因为刘鹤并不是封疆大吏,没有地方从政经历,他的职业生涯基本在经济智库,完全是学者作风。他的主要经历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财办的副主任角色。类似的经济出访任务通常由国家总理起码是经济主管副总理。刘鹤出访更加说明他的经济决策者的角色非常关键。
我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宪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发展的一棵毒瘤,无法有效解决。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建设市场经济,也在面临经济动荡的考验。而刘鹤作为经济学者,其研究课题就是美国两次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如何吸取美国的教训,为此他做坐板凳一坐就是几十年。

刘鹤也是1976年的文革后第一代大学生,刘鹤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屈辱自杀,他亲眼目睹了文革中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如何发展让人民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是他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立脚点。他也政府支持下去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学习,这是一个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项目,在世界最著名的培养精英官员的公共政策培训基地,他还是该院梅森学者项目的官员。梅森学者曾经培训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墨西哥前总统卡尔德隆和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等世界精英官员。
回国后1998年,刘鹤联合发起了一个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精英组织,这是一个非官方的旨在为国际经济政策提供建议的智囊团体,吸引了易刚、林毅夫、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等一大批经济学者。刘鹤回忆说,当时的中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自己感到需要在经济学者之间进行严肃讨论和交流。这几乎囊括了中国最精英的一批政府民间的官员学者,为中国经济决策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期以来,这批学者中,刘鹤的名字最为不起眼,这其中有央行行长、副行长、媒体经济学家、财政部长,而刘鹤几乎没有机遇与媒体和民众交流,民间对他也没有足够了解。厚积薄发,刘鹤完成了《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论文,广受好评。中国国务院研究中心还与世界银行的佐利克团队完成了《中国2030年: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风险与挑战做了全面与详细的剖析,包括经济硬着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与环境问题的挑战。

作为坚定的改革派,刘鹤认为中国的经济决策属于集体决策,个人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作为经济新蓝图的起草者,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代,勤勉谦虚的态度也很重要,经济理论没有实验室,理论争论不会有任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