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读者文摘”系列丛书是2014年书市上的“满汉全席”,有咸有甜,有荤有素。作品全原创,内容全精选,文字风格、文章设计各具特色。共分“读者文摘力量篇”“读者文摘智慧篇”“读者文摘情感篇”“读者文摘心灵篇”四个版块,全套24册。分别选编任蒙、吴万夫、曹秀、杜怀超、全明春、余春明、周虞农、徐成龙、黄圣凤等24位优秀作者的作品。他们分别出生在60、70、80、90不同年代,分布在中国、美国24个省市,分别从事高校教师、专业创作、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等不同职业工作。
本丛书每一本书均是我们遴选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随笔之精华,组合成一部旷世精品合集。与读者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存在着许多让人无法预料的困难和诱惑,这会挫伤我们的自信,扰乱我们的视线和心灵,也会使我们的前途变得迷雾重重、扑朔迷离。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
本书收录的精彩动人、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尊重、亲情、爱情、友谊、善良、感恩、幸福、做人、做事、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毫无疑问,它会成为你的终生益友,将持续不断地为你的生活提供深刻的经验和智慧。
灯下品读此书之余,你会联想起儿时的那城那村,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愉悦的心境会让你乐此不疲,爱不释手!
也许你会一次性收藏这24本书
也许这些书会影响你及你的家人
也许这些书会激起你创作欲望
也许你今后的文字由此会写得顺畅
也许你的人生由此出彩……
折叠编辑本段媒体推荐
本书精选数感人至深、激发你生命潜能的故事,蕴藏涤荡内心的历练、不怕挫败的勇气、引人深思的智慧,以及关于爱与梦想的能量。这是一场丰美的盛宴,当你被温柔的文字包裹,心中就不会再害怕孤独。
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那么温暖,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新奇与感动。该书会告诉你,生活中你要学会适时地放松,放慢步伐、松开紧绷的心。有时候,领悟生命的意义只需要换一种心情。
_____出版人邓永标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秀、笔名叶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为辽宁省开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小说》《小说月刊》《鹿鸣》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著作30部,近两年出版有小小说集《永恒的雕像》《青春的歌永远有人唱》《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呐喊》等;散文集《有一种牵手叫温暖》《我和青春有个约会》《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没有围墙的学校》等;长篇小说《珠宝密案》等;获奖70余次,其中散文集《知青岁月》获辽宁散文十年丰收杯三等奖;小说《隐私权》获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短篇小说一等奖;曾数次被授予“优秀作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折叠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辑 成功门靠自己开
关于秋天的文化
成功门靠自己开
成功就是做成事
每人都有成功时
让月光忘记委屈
在山沟里看月亮
理解自己的人生
证明自己干什么
不能丢掉的人格
在自然的劳动中
难忘的桂林米粉
文学如水我是花
人在中年感叹多
相信自己的才智
林子大啥鸟没有
带你去见太阳吧
我与时光共进退
没有幸福的幸福
你的明天有多少
第二辑 记住雁子的队形
记住雁子的队形
聚会是种虚荣心
带着人生写散文
品茶也是品社会
在读书的跑道上
一首长诗让心动
乐观地面对苦难
窗台有盆多情花
总有一天你爱我
不要梦想开大船
一片草地有多少
作家的眼力
读好书做好样的人
什么时节读书最好
别对朋友说对不起
三个战友两个村长
小溪门前拐了弯
自己重视自己
学会享受生命
第三辑 五月的梦想
钟鼓楼今昔
五月的梦想
冬天的记忆
春天给梵高的见面礼
人生,不能只顾自己
被人看不起幕后关系
画一座山峰让自己登
流动的村庄
过年的脚步
二月二随想
有礼难送
我和散文过个年
吃了兔子再过年
过年的感觉真累
走近湿地
看看稻田
酒香无穷
寻找生活
第四辑 树在远方
树在远方
熟悉的风景
初冬的绿色
让自己强大
东北的时光
我的读书习惯
学会包装自己
给年轻人一个希望
在自己的地里收获
怀念小竹车的岁月
良心是一棵树
多听良心的声音
良心是一粒种子
有钱时没良心
良心树栽在哪里
爱上良心这棵树
越成功越失败的树
树是没心的,良心算心吗
善良也是一棵树
第五辑 感情也是一棵树
感情也是一棵树
有爱的夜晚没树
你的良心有多少
你为什么不读书
作家最愧疚的是读者
世界上还有多少感恩
记住他人对自己好
文学必须干预生活
别带身份写作
桃花痴痴笑
后记
折叠编辑本段后记
不知不觉,这部散文集写完了,这是2011年最后一部散文集,也是我第15部散文集。在这一年里出版了几部散文集,还有几部长篇小说,真正是创作大丰收。当我就要完成今年内最后一部散文集时,忽然想到应当为这部散文集写点什么。写什么呢?是写出版的喜悦,还是写创作的辛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越来越发现散文很适合我,随时随地都能将我的感受表达出来,也许这就是文学的感受。不是我不喜欢小说,我是说小说写出的是情节,散文写出的是感受,小说是虚构的感受,散文是生活中真实的感受。多少年来我始终不渝坚信自己写出的作品是虚构的,可是写了这些年后渐渐感到散文不是小说,散文有真实的一面。尤其是散文可以写出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的灵魂,写出心里最隐蔽的秘密,可惜我写出这些作品后才懂得,只是懂得太晚了。写了几十年才有点滴经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开始夜以继日写散文集,以此达到多部成果,这也是我的一个收获。有一阵子,我几乎每天都要写出几千字,为的就是完成出版社约稿,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文学的态度。写了几十年,我想自己也应当有成果了,这就是写出作品,再写出作品。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感受,写散文让我心静,有时很烦琐的事在散文面前我还能静静思索,认真写作。比如有人曾经多次提出你怎么不赚钱啊,你看XX写出一部小说赚了多少钱,你写散文为什么不赚钱啊,你怎么不写电视剧本赚钱啊?他说得没错,提出了问题的关键,可是写散文就应当赚钱吗?写作就是为赚钱吗?当初我写作时并没想赚钱,如果想赚钱凭我的聪明才智我会赚到百万,可是我没赚,心甘情愿写作着,心甘情愿清苦着。何况现阶段文学已经没有多少出路了,如果还靠文学赚钱头脑不是有病吗?其实我写出散文并不思索,一气呵成的散文我每天都在写,只要心里有感受我就有可能写出来,而且写得气势磅礴,写得理所当然,即使心里没有故事也可能会编出来,类似写小说一样。只不过我的这种写作是最贴近心灵的,最贴近生活的,也是最贴近社会的,更贴近我们现在的文化环境。
近两年,散文越来越不好写的原因就是缺少思想感情,缺少心灵体验,更缺少社会实践。然而小说也是如此,越写越不被读者看好,越写越让读者感到困惑,文学还有用吗?难怪有人说文学是失败的艺术,越写越失败,越写精品越少,越写想象力越匮乏。文学实际上就是写生活的艺术,在写生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注入感情,同时也加入技巧。在文学创作上我有三个敢比:一是敢与同事比高低,看谁的文化教育好,人品素质高,看谁不犯错误,对国家有贡献。二是敢与领导比高低,看谁能搞活经济,真正做到为民所为,改变所在地面貌。三是敢与名家比高低,看谁写得好,写得巧,写得多,看谁能当大作家。不要以为百姓小,其实什么样的伟大人物都在百姓中,我是希望这三个敢比有发展。然而,现阶段的环境不是这样,有些组织已经成为一种个人关系的小圈子,我的三个敢比变成三个不敢比,这其中的变化显而易见。在我的文学创作中,写山与写父亲永远是我创作的主题,也是我生命的主动脉,没有父亲没有文学,没有文学哪能有创作,哪能有现在的成绩单。然而人的一生能写出多少书呢?这也是未知数,写作不仅要有心灵呓语,也要言之有物,只有如此作家才能进步,文学才有发展。我经常思索,我这一辈子就要过去了,剩余时间干什么,是为过去的岁月讨价还价,还是为未来的岁月继续努力,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还是继续努力写作最好,写散文要上进,作家要上进,读者也要上进,只有上进了社会才有发展,只有上进了社会变革才能顺利。很多人都说我有才,都说我适合写作,既然如此不如就继续写作,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一种形式,写出数不清的作品不是更好吗?
曹秀
2011年10月1日
折叠编辑本段文摘
成功门靠自己开
当权力压制你时,当环境对你不利时,当社会抛弃你时,当所有利益都没有你的份时,此时此刻你该怎么办,是寻找靠山,还是继续努力。
现在很多人都有病,尤其是红眼病,看见他人有钱他不高兴,看见他人被提拔他也不高兴,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被人抛弃。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成功的大门要靠自己才能打开,靠谁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能自己打开成功的大门?原因是各式各样,最主要的就是自己不够努力,付出不够,而且还冷嘲热讽已经成功的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只有他们才能成功,只有他们才能得到名利,只有他们才能被提拔。其实他们错了,世界不是他们的,即使他们掌握一定财富、一定权力,归根到底他们也是被治理的人。
在社会上,成功似乎与人的名气有关系,与钱财有关系,与权力更有关系,如同广告牌上说的一样——位置决定影响。实际上在社会实践中拥有财富的人并不一定要有名,但拥有权力的人肯定有名,这就是位置决定影响,决定人的名气。写作多年我是知道名气对社会的作用,知道名气对一个作家意味着什么,虽然我是一个没有工资的业余作家,但我写出的作品却没有专业与业余区别。我所出版的每一部小说,或散文集,都有出版社的认可,都有编辑的认可。换言之,我的成功之门是靠自己打开的,并没有靠任何人,我曾经说过不拉关系不走后门,实际上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的编辑跟我交往十几年至今没见过面;有的出版社为我出版小说散文集至今也没见过面;连那些距离近的报刊编辑我们彼此都没见过。
我这人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如果我当官,我要让自己周围的百姓富有;另一个是如果我不当官,就当作家,让百姓心灵富有。现在看来,两个理想都没达到〖JP3〗,然而我并没有灰心,仍在努力实践,希望实现两个理想。其实,我这两个理想都不切实际,改革开放后四面八方都在搞活经济,人与人之间除了谈钱财外几乎不谈其他,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以钱财多少来决定。我是不拿工资的作家,写出的作品又不赚钱,因此与人交际时总是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只能看他人扬眉吐气。难道是自己的成功之门没有打开吗?难道是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吗?实际上都不是,会否是自己不想打开成功之门,也是自己不想靠哪个人帮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权力为重,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哪怕一个小小的站柜台的岗位也要靠有权的领导来定局。说来惭愧我也是如此,说话办事喜欢谈论有权有钱有名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高贵,久而久之自己对自己的办事能力产生怀疑,凡事总是习惯寻找靠山。
有人一直以为找到靠山就是成功,比如写作,当年很多与我同时写作的作者现在已经不写了,他们想方设法赚钱,结果钱没赚到,他们的事业心也减弱了。当年比我有才华的朋友们现在也不谈文学了,在他们看来谈文学就是傻瓜,只有疯子才会谈文学。面对这些情况,我安慰他们,朋友们能各有各的事做,很好。实际上说这话时我有些沾沾自喜,毕竟我在写,而且连续出版散文集和长篇小说,这在一些读者心中是占有地位的。我之所以沾沾自喜,完全是靠自己打开成功之门的,并没靠山。我的所在地,不如我的人都有工作,他们凭着靠山走进机关,掌握着权力。可我不行,即使行也不能,我的良心和责任感都劝我不能。多少年来,我为人处世敢作敢为,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在进机关问题上我就是不求人,就是不拉关系,不走后门,可是我还是进了机关,不拉关系,不走后门,也照样写出作品。有人嘲笑我忽略自己的前程,可我觉得自己扬长避短。也许我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我没有愧疚。我经常在思索,如果我也利用靠山,我现在是多大的官?其实当官与不当官都没什么,即使是市长在位时有人尊敬,退休后不一定有人尊敬,恐怕连轿车都没有,上街办事还需要骑自行车呢。由此可见,权力是暂时的,生命才是第一位。前不久我到一个地区办事,当我打听一个朋友的名字时,在场的人异常吃惊,我也感觉气氛不对。就在这时,一个朋友悄悄告诉我,这个朋友已经不在了,轮到我吃惊了。这怎么可能呢?前几天不是好好的吗?怎么说离开就离开了呢?对朋友的离开我很悲伤,情不自禁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前沉默,此时此刻我在思索人的生命怎么如此脆弱。
我想说的是,既然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就应当珍惜自己的时间,努力使自己成功。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个别人吃喝嫖赌,根本没把生命当回事,每天干什么也不知道,我行我素,这样的人怎能成功呢?生活就是万花筒,社会就是大染缸,什么样的人都会在这里受到熏陶,只不过熏陶出不一样的人罢了。我是希望好人越来越多,坏人越来越少,可是可能吗?再大的事也有变小的时候,优秀的人也有缺点,人世间的事有时不可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一点务必使朋友们清楚。既然如此,自己制定目标,自己朝目标努力,自己靠自己的付出达到成功,或多或少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成功是潜伏在每一个人心里的东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是靠自己还是靠他人,这些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努力的过程,自己付出的值不值。当权力压制你时,当环境对你不利时,当社会抛弃你时,当所有利益都没有你的份时,此时此刻你该怎么办,是寻找靠山,还是继续努力。也许找靠山就是成功,可是找到靠山又能如何,就不需要努力了吗?利用靠山达成目标不感到愧疚吗?靠山能靠一辈子吗?
说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话,最想说的是不要找靠山,要靠自己。有人以为靠钱财帮助,靠权力帮助,才能得到一切,得到想要的,其实这是误解。靠谁都只能靠一阵,并不能靠长久,只有靠自己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应当注意的是,打开成功的大门不是靠喧哗的笔会,不是靠谁有多少钱财,谁有多少权力,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努力,最终孜孜不倦达到目标。
理解自己的人生
在社会实践中,也许我们没有理解自己,也许我们没有理解他人,可是我们都有进步的心愿,都有一种力量在鼓励自己,这就是我们理解了自己,理解了自己的人生。
夜里醒来,精神头很足,一鼓作气将网上的文章浏览一遍,恨不得将所有好文章融入自己的脑子里。可是接下来还需要消化,这些文章是谁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一连串问题都在心里思索。我会不会也写这样的文章呢?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他写的文章好理解,自己写出的文章并不好理解,谁肯理解自己呀?既然没有理解,不妨自己理解自己,自己理解自己的人生总可以吧?
然而,自己如何理解自己的人生,如何让人知道自己的人生还需要理解,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生有时变化很大,明明计划好的人生偏偏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明明可以做好的工作偏偏没有做好,明明有目标偏偏扭转了目标,这些问题的确让人怀疑自己的人生怎么了,为什么会涌现一连串的问题?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没有人理解自己。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必要非要让人理解自己不可,即使他们理解自己了又能怎样,还不是两个肩膀一个脑袋,接下来干什么还需要靠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论干什么工作都有自己的轨迹,靠别人帮助靠得住吗?理解也是如此,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在我看来,人有两种,一种是在意自己的,一种是在意他人的。在意自己的人私心重,遇事爱为自己打算,结果失望大于希望。在意他人的人心胸广阔,也有两种,一种是发展自己的人,一种是限制他人的人。发展自己的人属于在意自己的人,限制他人的人属于在意他人的人,这样的人生逻辑实在让人琢磨不透。可是有必要琢磨,有必要思索,更有必要研究。一个人活着要知道自己是谁,总不能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吧?实际上有些人活着的确不知道自己是谁,看他们每天忙碌的样子,外人真的以为他们是忙人,其实不然,他们忙碌什么谁也不清楚,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碌什么,这就是他们不知道生存的目的。我想说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他人活着,是为自己活着,因此,在有些问题上就必须要看开一些。生命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理解自己也是为了理解他人,只有理解好自己才能理解好他人,这也是一种生命哲学。
人在梦里经常幻想着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有时在梦里生活比实际生活还要靠得住,这样的梦想我是希望实现的。然而每当梦醒时我都在问自己,这是我吗?是我在梦想吗?人在做梦时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梦中,有时还有可能认可自己的梦境,以为梦想就是现实,结果把自己带入一个危机四伏的境地。什么样的人有梦想,什么样的人没有梦想,我没有研究过,可是我希望自己有梦想,希望自己梦想成真。曾经,我独自来到角落,察言观色看四周有何风吹草动,尽可能避免那些矛盾和问题。可是到头来弄清自己的并不是梦想,而是现实中那些找不到的麻烦和问题,那些靠拉关系走后门形成的成绩单。我不反对有人拉关系,那些为了拉关系不顾他人死活,这样不理解他人的人能有作为吗?不理解他人的人即使有了权力,面对百姓也是无动于衷。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肯对百姓动感情,同情百姓,理解劳动者,帮助他们生活更上一层楼,否则要他们干什么?可惜类似这样的领导干部寥若晨星,绝大多数是想方设法获取百姓利益,从百姓手中得到各式各样的好处,以此达到他们的目的。
不是我们不会理解自己,也不是我们不会理解他人,在理解问题上,我们彼此都缺少真正的理解。我们生存在变革的年代,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的思想感情也是如此,也要随时随地变化。在社会实践中,也许我们没有理解自己,也许我们没有理解他人,可是我们都有进步的心愿,都有一种力量在鼓励自己,这就是我们理解了自己,理解了自己的人生。我不想与谁争夺什么,在这夜静人稀的夜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来说明自己的心态,实际上也是为了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