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应郭总邀请在丰科万达的门店观摩学习,收获颇多!
丰科万达位于新兴的商务区,在方圆3公里住宅面积在20%以内,写字楼大多是新竣完成,还有相当部分处于建设期。
看了丰科的shopping mall部分,作为春节刚刚过正月十五的时间段,再加上是周六、日,客流虽然不算好,但也不算是太差——勉勉强强吧。
丰台金街的情况就差得多了,二层和三层的开业情况差得很,二层仅仅有几家开业的,一层开门营业的也不超过30%。
茅总讲了他们的经营情况,销售收入大概只能把租金挣出来,人工费用支出就是每月赔的部分了。
看了几个商户的情况也是大致相仿,他们都很着急——他们都明白商业是需要养的,消费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只是不知哪天是出头之日。
普遍
上周去重庆时,王总和晓桃总也讲了类似的情况,市场总体面临着商业过剩,但上市的土地规划指标中,商写占比比较大。
我的理解中,开发商手中没有卖掉的是第一层库存,在小业主手中无法出租的部分是第二层库存。各地政策中,多数只关注开发商手中的库存,对于小业主手中的库存不特别关注;其关键原因在于更关心税收的政府,小业主手中的库存对政府意义并不大。
在全国范围来看,街铺的存量已经非常大了,那些已经租出的部分经营不好的也比比皆是。
解决
北京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拆违,通过纠正经营多年的住宅首层私改商业问题,配市政府疏解人口的同时,化解了部分的商业面积。
商业转写字楼是出路之一,我朋友的一个标准的一拖二商铺就从餐饮改成了写字楼出租:这种如连排别墅般的商铺,做写字楼是非常舒服的,租金也是非常不错。
第二条出路就一定要在设计时多下功夫,考虑其多种用途的灵活转换,原本的设计理念要与时俱进,一拖二又会成为主流。
更重要的出路是政府适当降低商写比例,真正实现供给侧的变化。
难题已经存在,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真正需要多方下手、综合治理,才能化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