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分钱才能赚大钱


    会分钱才能赚大钱
               段绍译

 
  想赚钱的人,先要学会怎样分钱!华为的任正非对其管理干部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懂得分钱”。他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钱分好了,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才能聚团队。要赚钱,首先应该搞清楚挣了钱怎么分。挣了钱就装进自己口袋的老板,能有几个员工会把公司的活儿当自己的活儿?”

  赚钱容易分钱难。不善于分钱,结果把人都给分跑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分钱能力比赚钱能力更重要。

  阿里爸爸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除了业务模式外,关键是分钱的模式合理。马云在阿里巴巴B2B业务中的持股数少于5%,平均每名员工持有9.05万股,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造就了堪称中国最大的富翁群。这就叫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慧聪网的郭凡生说:“不懂技术、不懂互联网没关系,只要把分钱的规则定好了,老板要做的就是数钱。”

  慧聪在1992年就规定,每年要有50%的利润用于积累,50%的利润用于分红,在分红中有70%要分给公司不持股的员工,30%分给公司的股东。

  据了解,慧聪国际在上市之时创造了100多名百万富翁,成功保持了核心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在赚钱前就把分钱的游戏规则说清楚,这样大家各做自己的事,最后拿走各自该分的钱。

  要想赚大钱,必先懂得分钱。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这就是分钱的艺术。

  当跟你合作的人拿到了预期回报或拿到了比预期更高的回报,那么,更有实力的人都会争着与你合作。如此,你的事业才会越做越大,你合作伙伴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钱,赚少了是自己的,赚多了是大家的,再赚多了,就成社会的了。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你的事业高度!

  台北市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是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

  百无聊懒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

  后来,他以1万新台币作为本金,再战商场。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货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1亿元新台币,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

  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达到100亿元新台币。有一次,他来到一所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1万新台币变成100亿元新台币到底有何秘诀。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

  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有告诉我赚钱的方法,他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大惊,表示不信。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利润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100遍,终于弄明白了一个道理: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挣一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多获利,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100个。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到底哪个更赚钱?奥秘就在其中。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别人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赚到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演讲结束后,他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报纸,正是报道李泽楷的那张。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这张报纸。报纸的空白处有一行毛笔书写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这位建筑商就是台北全盛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林正家。他说,这就是100亿元的起点。

  作者简介:段绍译,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亲传弟子,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深圳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