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遇到了职业瓶颈,也不知道怎么办


     优秀猎头出来创业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常见了,虽然都知道成功的几率很低,要面对很多未知的障碍和险阻,但还是挡不住前赴后继的创业大军。很多人创业,可能只是因为和老板处不来,也有可能是觉得公司给的提成太低,自己做可以拿更多,这种想法不能说不成熟,但的确是有些冲动成分在里面的,遇到的预料之外障碍太多,很可能就中途夭折了。但更多的人却是因为一个更理性的答案:“职业瓶颈”

  作为天天跟职场打交道的猎头,“职业瓶颈”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十个候选人的离职原因,可能五个都是:遇到职业瓶颈要跳槽。

  但是候选人可以通过转岗,升职,换行业来躲避发展瓶颈,我们猎头自己呢?

  我有个猎头朋友,在大公司自己干了两年,业绩一直很不错。然后,就出来自己创业了,出来之后,发现做猎头和做公司可真的是不一样,后来就又找了家公司继续做顾问了。

  创业的原因,是“职业倦怠”“职业瓶颈”,觉得自己没发展了,只能创业。而回来做猎头的原因,当然是“钱花光了”。

  过去是熟能生巧,现在是熟能生“厌”,只要你在某领域有点能耐和成就了,好像都会经历所谓的“职业倦怠”。

  其实也不难理解,工作做到得心应手时,同时也意味你在这个领域未来能取得的进步将越来越小。

  大部分的“职业倦怠感”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让现状看上去并非是自己能力有限,只是自己忽然失去了兴趣,不想做了而已。

  而出现“职业倦怠感”也确实让人无能为力,因为资源要素A是一种类似固定资产的早期投入,感到瓶颈已经是进入职场好几年后了,也正是资源要素B的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抽出。

  并且资源要素A的投入也没有即时回报,这就导致很多喜欢走“捷径”的“聪明人”,不重视基础知识、思维方法的积累,只想着要“投入就有产出”的“干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往往越聪明的顾问,“职业倦怠感”出现的越早,很快就跑去做别的了,而在猎头领域的成就反而不如那些早期表现平平,但厚积薄发的人。

  在职场最初几年的“边际效益递增”期,让我们对自己做出了更积极的评价,自信满满,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还是很嫩,有很多幼稚的想法,效率也还是比不上一些老员工。

  所以事实上还有一条曲线,叫“个人产能”,这条线才代表你的真实能力。

  而根据这两条线的关系,可以把我们的职场生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刚才说的“边际效益递增期”。

  第二个阶段,“边际效益减少,但是个人产能依然在增加”

  虽然增长的速度变慢了,但还是在进步,只是进步的幅度越来越小,而你的“个人产能”还是在增加的。

  前面提到了,决定了自我评估的是“边际效益”,但决定我们的收入的仍然是个人产能这个客观的标准,不会有老板因为你进步幅度小了,就给你降工资扣奖金。

  多数情况下,无论你在什么样的猎头公司,跟着一个什么样的老板(或Team Leader),只要你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你的猎头工作,你大体上都能收获上面提到的这些价值。当你在猎头工作中体会不到这样的价值时,你可能需要留意以下两个职业信号:

  1)是否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不那么阳光健康了?

  2)这种无价值感是否在暗示自己,该考虑猎头行业之外的机会了。对于”干多久猎头该转行?” 这个问题, 其实很难有个固定的时间期限答案。

    但以下的三个标准对于衡量是否该转行可能会有帮助:

  1)是否清楚自己在职场上喜欢并能够干什么样的工作?

  2)是否在目前的猎头工作中,除了每天的重复劳动,自己已经感受不到进步?

  3)是否有自己能够把握住的,现实的机会?如果答案都为“是”,尽快转行;如果答案都为“否”,建议认真再做一段时间的猎头。很多猎头顾问,只是把猎头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一段初始的旅程,对猎头行业,自己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过客需要思考的只是如何利用好猎头工作的这个台阶,向更好的职业去处攀登;而对把猎头当作长期职业取向的顾问来说,猎头这份工作就会成为安身立命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来看, 认真思考一下猎头顾问的职业归属就变得意义重大了。

  候选人可以通过转岗,换行业来避免自己的瓶颈和思维方式的固化。而大多的猎头人可能真的只能通过创业来把自己打回原形,从0开始,才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了。

  但归根结底,因为内心的焦虑和自我价值感的低下而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仅在经济上给自己一记重击,更是可能给自己留下“想回来的时候没人敢要”的尴尬可能。

     简历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猎头公司:www.zhuozh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