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南金:韭菜和投资高手的差别在于这几个黄金投资误区
投资是没有风险的,投机有风险,这句话是为了割韭菜免责的。对于投资高手来讲,投资的风险即便有,也可以说是极小,长期来看,是可以忽略的。投资高手和韭菜差别就在于对黄金投资的认知。
近期,跟踪黄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经连续13周资金净流出,这是五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黄金投资者们已经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做空力量,很多投资者可能开始纳闷,明明全球风险正在升温,为何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却跌跌不休?媒体关于这个问题,罗列了当前针对黄金投资的五点常见误区:
一、常见的误区是美国利率驱动黄金。
过往公认的观点是,当经通胀调整后的收益率上升时,由于机会成本,黄金等缺乏增值性的资产往往会遭受损失。但事实上,这并非是当前金价下跌的原因。金价如今与10年期通胀挂钩美国国债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小,120天的相关性系数仅为-0.2。这只要看看美联储加息前后黄金的表现就知道了——过去三年美联储历次加息后,黄金均反而出现了上涨。
相比之下,黄金当前真正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美元。很少有资产能像当前的黄金那样,与美元能有如此紧密的负相关性。目前,黄金与美元指数的120天相关性为-0.6。以美元计价的其他资产,尤其是大宗商品,也与美元存在负相关,但黄金显然是目前负相关性最突出的。
二、黄金与股市呈现反向关系。
数据显示,黄金与股市并没有这种负相关关系——过去10年,黄金与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联动幅度不到0.03。两者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因为投资组合经理可以通过购买不相关的资产来降低他们预期收益中所面临的风险。
三、误区是黄金实物市场对期货市场影响不大。
但从历史上看,当黄金价格下跌时,实体经济的需求因素却会成为巨大的推手。考虑到当前黄金主要进口国印度的黄金需求近几年出现下降,今年黄金出现困境或许并不令人意外。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球需求也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瑞士的一份黄金研究报告显示,近期随着金价跌入低谷,印度、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实物黄金需求开始回升。
四、误区是黄金ETF对贵金属市场的影响有限。
事实上,目前黄金ETF的库存已大约相当于2017年新开采量的三分之二。ETF仓位的变动对金价的影响可能超乎市场的想象。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由于Bosera黄金开放式ETF的价格跌至2016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该ETF吸纳了6800万美元,为近三个月以来最多,或能成为黄金的一根“救命稻草”。据数据,该基金今年已吸收超过10亿美元,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法兰克福上市的XtrackersPhysicalGoldETC。
五、央行会抛售黄金以避免融资危机。
多年来,新兴市场乃至南欧的各种金融动荡,都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货币当局可能即将低价抛售手中持有的黄金。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大型资产抛售可能会吓退市场,而资产剥离机制也远不是直截了当的。例如,土耳其仍是第19大黄金储备持有国。此外,中国也不太可能通过出售黄金来缓解近期国际收支方面的困境。
黄金投资小故事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在投资市场的表现是:会赚钱的投资大佬更加会赚钱,会赚钱的散户也更加会赚钱。因此,在投资过程中要向投资大师、看盘高手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
评论:
刘邦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强者,成为人生赢家,你只需要一双有力的手为您助力。选择一双合法、透明、阳光、便捷、高效的投融资实力大手,轻松展望您的大好钱途。 任何市场都是有大把的人亏钱,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希望新手和已经在交易的朋友有所感悟!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可以加公 众 号 V X :郝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