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当保护(2003年发表)


 按:最近,就保护老院子、古建筑,安康新闻网连发了几篇文章,令人欣慰。早在15年前,笔者就有呼吁。现重载其中一篇。

据中央媒体2003年报道,北京市启动了挂牌保护四合院工作,首批被列入保护的四合院有200处。2002年,江苏省苏州市公布了市区200处控保古建筑,大都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名居老房子。

现在都在建现代化的新型城市,为什么要保护这些古建筑、老房子呢?我想,至少有三点理由:一是这些古建筑、老房子穿越了漫漫的岁月时空,如今仍留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中,让现代人依稀看到了几百年前先辈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格局,它们既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着的古董”,也是展示一个地方历史风貌的文脉所在;二是这些古建筑、老房子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上海、苏州、周庄金三角旅游,你会发现一个怪现象:住惯了高楼大厦的中国城市人和外国游客,去苏州看园林古建筑、去周庄看明清古镇街巷和水乡民居的兴趣远比登临上海浦东摩天大楼——88层金茂大厦的兴致高,其中周庄的吸引力似最大,简直是游人如织,经常爆满;三是这些古建筑老房子对建筑学的研究,对一个地方发展史和民风民情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陕南,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有着南北文化的历史沉淀,南北交融的民俗民情,兼收并蓄的生活习俗,色彩斑斓的民间文艺,奇特的宗教文化。陕南又山雄水秀,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古代有张骞、蔡伦等,近代就出了沈尹默、沈兼士这样世界级的文化大师。这些文化沉积,保留不多的古建筑和名居老房子都有所反映,也可作为历史的见证。当今,我们在文物保护和发展陕南旅游业中,万万不可小视古建筑和名居老房子的保护。现在这些古建筑和名居,经过了漫长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有的已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名居,已刻不容缓。望有识之士,像北京和苏州那样保护古建筑和名居。2003年刊《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