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8月11日报道,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想只到一个地方随便走走,而是要体验和感受融入当地。他们不再是观众而是主角,这正是橙色旅游要带给游客的。近年来“橙色旅游”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其增长趋势还将持续。对于在异地旅游的游客们来说,主角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自己不再被视作外来者,而是能融入他们所在的旅游地中,参与手工艺品或美食的制作,或是学习传统技艺等。旅游的内容已不只是前往一个地方,看一些风景、听一些人文故事,而是在那个地方“做一些事”,留下深刻的旅游记忆。相比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橙色旅游”更加强调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实践行为。
橙色象征着轻快、活泼、开朗、温暖、阳光,“橙色旅游”中“橙色”根源在于以文化、创造力为支柱的“橙色经济”。尽管与文化旅游有相似之处,但橙色旅游更进一步,通过让游客积极参与课程或学习体验,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潜能的机会,让他们享受环境,仿佛成为当地人中的一员。例如,在意大利穆拉诺岛参与吹制玻璃制品活动、在希腊参与农业旅游、在西班牙参与手工艺品或美食的制作、在韩国学习泡菜制作,或是在泰国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或水果雕刻等。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特色小镇而言,这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无疑为其旅游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可行的路径,以旅游者的创作体验活动为重要的旅游内容,突破传统的以视觉体验为主,提供多感体验,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多种体验需求,可以极大增加其旅游吸引力。
谢彦君教授(2005)曾指出旅游体验是旅游的硬核,是旅游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体验(2015)是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当下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畅爽的感受。施密特(Schmitt,1999)在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 to Sense,Feel, Think, Act, & Relate to Your Company & Brands一书中,将体验从形式上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5个维度。其中,感官体验是通过对顾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的刺激,所引起的顾客思维的反应。邹统钎(2003)认为“经历”即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而形成的感受与体验。王兴斌(2003)也指出体验的最基本要素就是人的参与,重在互动过程。“橙色旅游”作为重视旅游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强调旅游者的全身心参与,在获得视觉体验之外,更加凸显触觉、听觉、味觉等的多种感官体验,涉及到DIY旅游、创意旅游、教育旅游、自助旅游等。也可以认为,橙色旅游是这几种旅游形式的综合体现,重过程、重参与、重内涵、重情感,同时个性化。
因此,在深化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以游客全过程参与体验为核心的“橙色旅游”可以为提升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层次、外化旅游地文化内涵等提供一个较佳选择。依据体验经济理论、旅游者需求理论、舞台真实理论、畅爽理论等,设计相应的旅游活动项目及产品,满足旅游者的沉浸式体验需求,使其获得旅游价值最大化,同时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有效避免旅游季节性、提高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
一、从旅游者的体验入手,创造全方位的立体感受。通过多方面的体验设计使旅游活动“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例如2019年,杭州莫干山赏花节期间,莫干山镇各村准备丰富的活动:仙潭村的村干部和民宿业主为游客现场制作鲜花酿酒、银杏玄饼、樱花糕等特色美食;庙前村村委联合村里10多家民宿打造小型市集展示区,设置花语猜成语等互动小游戏。2017年,江西婺源熹园景区开展歙砚制作体验活动,外地来的小朋友们在景区不仅了解了歙砚从开采到制作的全过程,还在愉快的氛围中与家长们一起用刻刀在砚台上体验了砚台雕刻的乐趣;并且近年来,熹园景区根据自身特点陆续开展了蒙童开笔礼、非遗制作体验等活动,不断探索“旅游+体验”的新模式。
二、从旅游者的需求入手,突出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性。在旅游活动的设计中贯穿寻求差异化、新鲜感和刺激感的旅游需求,不定期更新旅游产品,把握创新性和独特性。2018年,杭州瘦西湖景区通过“创意+文化”打造旅游体验式项目,使景区“活起来”了。从创意到文化,“瘦西湖游礼”把老东西做出了新趣味,推出的“和乾隆爷一起喝下午茶”以及“朕的点心”等特色旅游体验活动,充分挖掘整合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主打文化、文创、文艺,强化了景区的可观、可感,互动性更强,在无形中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依据旅游地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旅游体验活动。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地选择有重点的突出体验方式,如乡村旅游地应着力突出其乡村性,包括陆地农业及水上农业等乡村农耕原真体验、节令节庆及特色建筑等乡村文化品赏体验、生活工艺及艺术工艺等乡村工艺学习体验、特色运动及特色疗养等乡村康疗养生体验、动植物休闲活动及特色休闲活动等乡村趣味休闲体验、乡村美食品制体验、农业种植科学等乡村科学教育体验……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旅游地的旅游属性和旅游特色。
四、打造沉浸式体验,提供给游客一站式体验服务。借鉴李渡白酒的“一根酒槽冰棒、一场酒艺表演、一瓶自调酒、一次定制酒、一堂中国白酒品评课、一餐绿色全酒宴、一部中国白酒文化史”的全然沉浸体验做法,旅游活动的设计应当满足游客的分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要求,包括沉浸式“吃”法、沉浸式“游”法、沉浸式“住”法、沉浸式购物及娱乐等,给予全方位体验感受。重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把观众完全带入到活动里面,给予其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打造旅游全情境。
“橙色旅游”作为深化旅游者旅游体验、打破传统意义上观光游览模式的一个有益的旅游尝试,对有效延长旅游活动开展期、平衡旅游热点与冷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重点思考的是怎样打造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旅游活动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怎样发挥政府、创意人才和地方精英的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怎样引导旅游者立场的转变、由被动变主动、由重结果到结果与过程并重,从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感知、认知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