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型文物空间向旅游体验空间转化路径 ——以隆盛九厅十八井为例


传统民居是人类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创造,积淀了数千年古老的文化艺术,表达着农业社会的乡情语言,标志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影响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区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的民居水平,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开发潜力。民居型文物的旅游开发一方面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升居民和政府对于文物的保护利用的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丰富旅游地的文化内涵。但是开发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为迎合旅游者需求而进行“虚假”开发、大量游客进入后对建筑物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

隆盛九厅十八井古庄园遗址位于柳江县进德镇三千村龙胜屯,是柳州市最大的古代客家建筑群,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清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商贾曾勋、曾光麟迁入柳江定居所建的居所,为九纵六横式客家围屋,庄内设有9个大厅,18个天井,120间房,所有檐、桩、墩、角、梁、廊,都有或雕、或塑、或刻、或绘的图案。围墙高约七八米,圈地1.3公顷,是柳江县最古老、最宏大的曾氏地主庄园,俗称龙胜庄(原名老围陇)。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笔者以九厅十八井为例,对民居型文物空间向旅游体验空间转化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对于损毁较为严重的民居型文物,如隆盛九厅十八井,进行旅游体验空间转化的第一步应当对古民居进行修缮重建,对于周边环境、内部环境进一步整理,全面展示出民居建筑主体。笔者建议以真实性为修缮原则,尤其需要注意把握原真性的核心内容:一是背景与文脉的真实性;二是功能与使用的真实性;三是形式与设计的真实性;四是传统工艺与技术的真实性以及材料与实体的真实性,最大限度保存建筑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对于保护完整无需进行修缮,周边景观较好的民居建筑则可以跳过这一步。

第二步是对民居型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的挖掘与整理。这一文化信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产生于民居所在地,跟民居息息相关的历史信息。如流传的柳州民谣:“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平平过,五都臭狗屎,六都没有米。”今天的柳江县拉堡、进德和柳州市郊部分地区属一都,据说曾氏庄园就是因为曾家人在广州贩卖油粘米而发家致富盖起来的。清咸丰七、八年间大成国李文茂率军占领了柳州。三千村天地会首领谢亚八,因平时与曾家有往来,曾从龙胜庄得到大批粮食接济大成军。咸丰八年七月,驻柳清军大举围攻曾家庄园“九厅十八井”,曾氏率众抵抗失败,庄园被毁,人丁被杀,曾家从此衰落。“九厅十八井”见证了曾氏家族的辉煌史,是曾氏后人值得留恋和膜拜的地方,同时也记载着当年的历史。对于这些信息的挖掘整理有助于我们在旅游演艺节目编排、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影视剧拍摄中开拓思路;第二则是文化大类的信息挖掘。“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它的背后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体系完善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涵盖着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艺术、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诗文、客家历史、客家饮食等信息。那么在民居型文物空间向旅游体验空间转化过程中,对于这一文化大类的旅游化开发无疑是重中之重。第三则是全民文化认同的提炼整理。“九厅十八井”式民居这种传统建筑形式,产生于宗族社会,适应聚族而居、四代同堂。它和同一条件下产生的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样,都属于“围合式”建筑,都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强烈向心”的特点,从中可见九厅十八井中体现的家族概念、团结奋进、崇本报国精神。这恰恰与中华民族的家族观念、爱国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谋而合,实现了从“客家(小范围)——中华(大范围)”的文化转变。在旅游开发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扩大旅游市场。

第三步是旅游体验产品开发。单纯的游览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民居旅游利用的重点在于充分挖掘内在的特色文化内涵,以最为直观和最为容易解读的方式加以显现,并通过活化旅游,外化旅游使得旅游者能真真实实地体验到文化的内涵。其中存在差异和吸引力的文化是旅游产品体验化创新的基质,以“入乡随俗”为追求目标所营造的旨在使游人亲历和参与的文化生活空间则是旅游体验空间的本质。以隆盛九厅十八井为例,根据第二步挖掘的民居文化内涵,进行体验产品开发。首先依托民居建筑实体、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构成优美的景观意象,完善夜间旅游设施,开发客家传统民居观光体验游览;其次凭借传统民居文化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开发客家民俗中的歌舞戏(如车马灯舞)、庙会祭祀活动(如上灯节)、节日民俗活动、客家美食以及工艺品的制作等,让游人参与到故事中。建设客家文化主题客栈、客家文化博览园、客家文创产品购物中心等场所,将每项旅游产品的开发系列化,展开规模供给,带动大众旅游市场,产生规模旅游效益;最后根据主题旅游思维,开发客家文化研讨游、民居庄园摄影展、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专题旅游展览赛事等活动。

 

第四步是根据旅游项目策划,对民居进行旅游化利用改造。软性改造方面,需要进一步对旅游线路进行设计,注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加强人员服务质量和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提供超值旅游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深入研究顾客的体验需求,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通过过活动设计,制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捕捉旅游者的注意力。硬性改造方面,运用科技手段,一方面可以提升游客体验水平,另一方面实现民居文物的更优保护;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通过功能置换、原有功能延续等方式,对现有民居空间进行旅游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