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20年后殴打班主任案 | 中国校园教育的偏差


 【去年12月,一段男子殴打20年前班主任的视频引发关注。据悉,本案将于明天开庭审理。】

对此,网友各说纷纭。


上山打老虎传奇:以前老师打你没有证据,现在你打老师可是证据确凿啊!

LIA有NG木X有IN:故事的前后不详。但是单纯看,你打了我。我不原谅你也正常

黑黑的面包的爸爸:不是治安事件吗?搞成刑事案件了

ABC的风格人 :轻伤不是必备要件 寻衅滋事罪的要求是破坏公共秩序 这起案件是影响太恶劣 破坏了正常有序的公共秩序 只不过在司法实践中 正常情况下打几个耳光 双方一和解 也就没有人追究了 因为刑法具有谦抑性 慎用刑法 但是这起案件影响太恶劣 并且被害人方面拒绝和解 所以才会追究刑事责任。

一万只小狮子:以前的老师都喜欢动不动体罚学生吧,现在也是因为换了一批,观念都不一样了,才很少体罚了,加上现在网络的发达,虽然有恨铁不成钢的说法,有些觉得是为学生好,但以前更多的老师是对待成绩好跟成绩差的差别是不一样,只能说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要动不动就道德绑架去批判。


此事可大可小,主要取决的殴打人和被殴打人的态度。

如果殴打人歉意十足,并取得了被殴打人的原谅,那么事情可双方调解解决。

如果殴打人态度恶劣,加之被殴打人要追究到底,那么可能涉及到刑事责任的承担。

且不管20年前发生过什么,或许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但是打人解决问题却是大错特错的,现在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也许有人说这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为何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选择原谅呢?

【中国校园教育反思】

我们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害怕”老师,这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比如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家可能会闹翻天,但是在学校老师面前还是要“装”成一个乖宝宝的样子。

比如上中学,我们出现了偏科现象,可以发现,学生越讨厌哪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带所代课的学生成绩就会越差。

比如上高中,我们总是战战兢兢的偷瞄教室前后门,看看班主任有没有在“偷窥”。

老师教育学生常见的方式:

1.授课,传授知识,所谓“授道解惑”是也;

2.批评或夸奖,关注德育教育发展;

3.体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进而再去改进自己的不足。

老师上课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情绪化教育是期望引导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至于体罚式的棍棒教育,老师给出的最多解释是“恨铁不成钢”。

其中棍棒教育如果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有可能会给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形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就像那位20年后还要找班主任“报仇”一样。

——老师“教训”学生的历史缘由

古有私塾,老师称为“先生”,一直以来都是先生的地位高高在上,若学生学业有误,或者德行较差,都会被先生的“戒尺”教训。先生在学生的心里是一种绝对权力的象征,习惯于听先生的话,所以学生可能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不会意识到先生在“欺负”学生。现在教育机制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种“尊师”思想却还是残存的。

——老师会体罚学生的原因

老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哪方面都更有权威优势,所以一旦老师失去有效的监督,那么就有可能自己的权力来教育学生,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之。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个人人品低劣,将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报复到孩子身上,也有就是单纯的缺乏师德,只知道教书不知何为育人。所以“体罚”学生的老师不一定全是“坏”老师。

——家长方面原因

你记不记得你上学开家长会的时候你爸爸或者妈妈跟你班主任说过什么吗?“这孩子比较淘气,希望老师在学校的时候好好管教他,皮糙肉厚的,该打就打。”当时一度怀疑自己是被父母捡来的。既然父母都把“管教”的大权交到老师手里了,那老师对你也就不客气了。

【老师的尴尬境地】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每天掌上明珠似的捧着、护着,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有的孩子养成了软弱、依赖的心理,经不起困难和挫折,对于抗挫折能力极差的学生来说,老师现在连最基本的“批评”都要考虑一下。

“严师”不受欢迎,虽然有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但现在各项考核和学校安全责任重压之下, ‘严师’不被理解和支持。”

教育部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时,专门重申:‘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连“批评”学生都需要出一个规定去三令五申,老师也只能“呵呵”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只能用“规矩”规定老师们的行为,那么希望将这些规定尽量完善。

【中教数据库投稿规矩】

用简洁的流程,办最麻烦的事情。上传论文稿件——选择系统推荐期刊——确认期刊后填写个人信息——确认投稿——等待出刊。

中教数据库的作用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学术界实质性的发展”,力求打造学术界的绿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