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有人陪不是改革的创新吗?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有人陪不是改革创新

----一位朋友说早就知道山东大学外籍男生与中国女生组成小组的

汪华斌

  今天上午与武大的一位朋友交谈,说最近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的事闹得很大;其实这事他们早就知道了,而且当时还有人说这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所以需要向山东大学学习。正因为如此,所以山东大学用文件的形式规定1名外籍男留学生就安排3名中国女学生与其组成学习小组。然而当这现象引发今天社会关注后,山东大学马上发布情况说明致歉。因为又有网友爆料称,山东大学曾为一名骨折的外国留学生招募了25名陪护志愿者。正是因为舆论越来越不妙,所以山东大学只好公开道歉。然而这位朋友说既然今天知道不对,为何当初却能创新出如此荒唐的政策;而且被推崇为改革开放的创新。

  是啊!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人无限放飞思想的过程,所以什么奇妙的想法都能产生;如武钢的孙文东由实习生破格提拔为单位负责人,竟然主持的第一次党委会就是通过将民主党派人士排除出武钢。这在今天看来是荒唐的吧,但当时竟然在党委会上通过了;因为下岗是国策,而企业又是一把手负责制;所以什么荒唐的想法都能在党委会上通过,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一方面对同胞越来越视,所以下岗实际就是残害同胞的过程。然而对同胞不讲中国是“礼仪之邦”,却对外国人说“中国人好客”;而且还是“出了名的好客”。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内就是讲效益,所以教育业是我们社会改革出来的产业化结果;而下岗更是要剥夺同胞的利益而使自己先富起来。但是到了外国人这里却变了,我们不要效益而要名声;所以我们的留学生出国为外国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而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却是中国贴钱卖名声。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外国留学生并不是来留学的;而是来中国骗钱的,这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产业化。在这样好客的比拼中,有时对外国人的好客到了可以原谅对方错误甚至违法行为的地步。所以在全社会这样对外国人好客的比拼中,山东大学创新推出“留学生配学伴”的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我们从一个留学生可以配三个异性学伴的申请表上,我们看到从专业到性别、到性格、到兴趣、到交友目的(比如“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等洋洋洒洒;而且分类细致并十分全面。然而似乎对大学生最应该注重的学习环节,在这里却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对于这公开后网络上的质疑,山东大学大也表达自己的苦衷“如果强调同性学伴,不仅会导致学伴数量大幅减少;或还会导致留学生对学伴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并称该计划最初从2016年开始施行,而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当年说这是改革开放创新出来的政策,自然也叫其它大学不得不创新出自己的新政策。在这样全社会创新对外国留学生的待遇改革中,自然外国留学生也就在我们社会全面享受到了这样日新月异的“超国民待遇”呀。

  然而同样是留学生,我们的留学生虽然为外国带去巨大的财富;结果不仅没有“超国民待遇”,甚至连“国民待遇”也没有;因为不少留学生还受到歧视。都是留学生,中国的和外国的怎么差距那么大呢?这就是我们社会产生的“少数人享受”的理论,所以外国留学生到我们社会就是“超国民待遇”;虽然它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痛,但却是我们各级领导的荣耀;这就不会显得我们的领导享受任何待遇都是高处不胜寒了。因为我们对外国留学生都这么好,难道领导享受一些特权就不应该吗?更重要的是这特权不仅是留学生,竟然连外国员工也是如此;如一个北京商人曽说“好多皮包公司一定得聘一个外国人当员工,然后冒充高层和其他公司谈合同。因为对方往往因为我们有外国人而礼让,因此合同上我们总是容易占便宜”。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魅力,因为我们在法律制度上和管理手段上对外国人给了一些所谓的超国民待遇;特别是经济方面,比照中国公民给了一些更加优惠的条件;在这样的无形当中,客观上自然给了外国人一种优越感。如我们看到车站、机场、医院的“外宾优先”的牌子随时提醒着我们,要把最好的资源和最好的位置留给我们的外国朋友。所以辽宁某大学图书馆设立教师、留学生专用阅览室,普通学生不准入内。而西安某大学研究生宿舍晚上停电停水,但留学生宿舍却灯火通明。还有无锡的一所高校,强迫学生搬到旧宿舍而把好宿舍留给留学生;同学说“学校领导让大二学生搬进条件较差的宿舍楼住,把好宿舍留给留学生;且原先是6人一间的宿舍,到留学生手里就变成了2~3人一间”。可我们这外国人眼中的“财神爷”,竟然在外国没有任何待遇;而人家外国人是来中国捞钱的,我们竟然把人家当成菩萨一样;这是为什么?起码我是不知道的,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创新出来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