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是我们能够作为的


  7月5日,“第四届国际保险节暨2018年度保险名家颁奖盛典”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大会由著名主持人杨澜、赵普、百克力到场联袂主持,到达5500 位保险界精英代表、高管、 获奖名家、保险业高净值客户与百余名重量级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外籍嘉宾、社会名流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揭开帷幕。本届大会寻根溯源,以“本源•本末”为主题 ,旨在引导从业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强本弱末,回归本源。

  面对全球社会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等因素,大会组织方特别邀请到盘古智库共同发起人、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管清友参与论坛讲话,他从当前所处的历史坐标、特殊阶段的国际经验和教训、未来区域经济产业行业和其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以下为演讲的部分内容: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会,我为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坐标,第二个是我们来看看,像中国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有哪些国际经验和教训。第三个方面,和大家一块看看,未来我们在区域经济、产业行业方面,第四个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资本市场的一些理解。

  与这个历史相比,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业绩有点区别,按照购买力评价来看,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现在大概20%,历史上最高按购买力评价的话,是这个时间节点,是1820年,嘉庆25年。我们一直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多外国人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你老讲复兴这个词?因为我们曾经非常牛,至少从经济指标、经济总量这个角度来讲。

  按照汇率来计算,中国现在大概占全球15%,美国占24%,中国占美国的超过三分之二,大概是这么一个比例,按照这个测算的话,未来十年中国以汇率计算的经济总量可能会超过美国。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去40年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赶超,这个话我说了很多次,举个例子来讲,如果大家念书的时候,班上关系最好的两个人一般是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关系不太好的一般是第一和第二,中国和美国这样一个状况,关系一般不太好,具体怎么样?就像基辛格先生讲的新的范式,他没有说具体怎么样。这个新的范式,我们过去40年的总结,好好不到哪里去,坏坏不到哪里去,现在不一样了。好好不到哪里去,坏会坏到很差的程度。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三倍,这是中国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没有敢想的一个成绩。

  过去40年的赶超确实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了,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已经开始发生。当然我们现在面临内部的问题,这种变化和压力是长期的,来自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自于经济增长下台阶的规律性的变化。未来十年里面,我们的经济增长可能仍然是在5-6的区间里,这样一个区间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职业是不同的事情,因为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过去40年高速增长的强投期行业到了存量经济时代,对于新兴经济业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同样的经济增长的变化,我相信不同的行业需要做出不同的判断。短期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非常大,当然我们也知道中国经济的底牌还很多,我们的基本盘还比较扎实,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我觉得就特别重要,这一点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应该仔细的观察。

  宏观经济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需要接受的东西,而在微观上我们才能有所作为。大家听经济学会感受到两张皮的问题,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和我们微观企业做投资、业务的人关注的不一样。我们来看看不同国家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先是韩国,中国处于的经济结构调整节点,有点像韩国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八十年代末期,韩国是比较好的案例,韩国九十年代末期经过一个痛苦的结构调整以后,它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他在后面这20年里面人均从一万美元,相当于今天中国的水平,增长到现在三万美元。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这30年的情况,你发现他在八十年代末期以后,它的人均GDP水平稳定的维持在三万多美元的区间里面,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韩国经验,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我推荐大家看一个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描述了九十年代末期调整的痛苦,他们面临很多内外压力,你会发现有很多同类项,如果把韩国的文字抹掉,你会发现他们要做的事情与即将要做的事情,和中国要做的和即将要做的,大概和这些国家没有什么不同,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监管机构,包括处置不良资产,提升资本市场的功能等等。当然韩国在九十年代末期,如何处理跟大型产能综合体的关系,如何让产能综合体信息更透明、业务更规范。韩国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它的做法很值得中国参考,我想很多同类项也是我们绕不过去,韩国在恩九十年代末期出现了大宇(音)这样的企业破产,同时他们实现了科技立国和文化立国,韩国的半导体和通讯至今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是韩国的情况。

  日本的情况特别值得我们吸取,我们应该着力避免日本从经济学上我们看到的,所谓失去的30年,它的人均GDP水平在最近30年里面稳定在一个高位的区间,当然造成的原因很多,既有广场协议,也有日美贸易战,也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看到日本很重要的教训,不是广场协议、日美贸易战,而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它的结构调整之难,或者说他没有进行比较彻底的结构调整,这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我们从阿根廷、南非、土耳其这些国家身上我们可能要吸取一些教训,阿根廷的教训大家已经知道,上世纪50年代贝隆将军执政时期的国有化、高福利、高税收、高外债,陷入一个死循环。最近我研究南非,包括曼德拉这样的伟大人物,我发现如果一个领导人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对于国民未必是好事情。曼德拉是一个好领导人,南非从他之下,从一个准发达国家坠落到发展中国家。土耳其很有意思,总统是一个政治强人,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特殊的发展阶段,领导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我看了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我有一个体会,我觉得搞好一个国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现在搞跨一个国家我很在行,如果给我一个国家,用不了五年,我三年就可以搞垮。

  中国未来十年里面会步入一个大分化,或者说分化更为严重,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这种分化其实并不必然带来我们说区域的均衡,社会阶层的平等,这个恰恰是我们在结构调整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的潜力,当然要看我们能不能解决的好。从投资这个角度来讲,产业和企业的分化导致的一个特点,未来我们看到经济周期会逐渐退化甚至消失,而我们投资和过去20年有很大的不同,你很难获得高倍数的收益,投资的收益倍数大大下降。而投资的标的愈发明显,每个行业处于前面的领先者。不像过去40年里面,你会发现投资机会遍地不是,而未来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可能我们看到赢者通吃,胜者全得的现象非常严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大家特别能理解,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来自五湖四海,你们都给小孩找过学校,我最近发现北京各个区的教育不平衡,一点不比北京和贵州的差距小,这个涉及到公共服务、民生,这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将是未来维持整个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核心。

  最后说一下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核心股票市场,正在经历从一个供销市场模式到超市模式的转变。什么是供销市场模式?我们今天大部分人经历过它的渠道相对单一、服务群体相对单一,供销市场模式会出现什么呢?股票出现什么问题?提供的产品就会次次加高,在股票审批制和核准制之下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的估值偏高,估值偏高问题,随着注册制的推出会逐渐解决,同时我们发现发行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个估值倒挂问题,因为过来存量市场溢价是偏高的,当注册制以后,这种估值的市场化,会导致存量市场和新兴市场就会估值拉平,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监管和投资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看到科创板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科创板的开板、注册制的推行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未来在中国股票市场股票出现的分化,不比我们当年看到中小板和创业板小,甚至在A股市场逐渐看到港股化的特征,这是必须要看到资本市场短期和中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