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理念下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文创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旅游实际发展中。将文创艺术介入社区营造中,以社区民众为主体,以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活化与再利用为契机,创意激活并重组乡村社区的文化资源,提升其旅游价值。将旅游、文创和乡村建设结合,共同营造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乡村社区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可发展方向。因此,以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为借鉴,探讨在社区营造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将文化创意产业运用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

社区营造是效法日本“造町”的精神,以“社区共同体”的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与目标,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凝聚社区共识,培养社区的自主能力,也让社区居民共同经营“产业文化”“文化产业化”“文化事务发展”“地方文化团体与社区组织运作”“整体文化空间及重要公共建设的整合”以及其它地方相关文化活动等与社区参与不同,社区营造以社区组织为推动力量,以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为目标,强调社区的内生式发展,由下而上,长期性地参与并不断地进行反省和改进。

该运动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近代城市规划的思考和反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不仅不能给地方带来良好的预期收益,反而造成地方自主性和个性丧失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英国作为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二战所带来的城市化问题使社区行动重新兴起,以有效的地方服务和自主精神创造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社区。日本从社区、文化和社会气氛入手,立足于地方特色,以当地居民与观光者“好住”“好留”及“美好的生命记忆”为永续目标,把观光作为成果导向,打造出了被誉为“全球社区营造典范”的古川町。台湾地区以“社区、社区、社区、永续”为核心价值,以“由下而上、终身学习、自立自主、在地化、全民参与、总体化、美感与创意、永续经营”为原则进行社区营造。从国外以及台湾的经验来看,社区营造重在发挥社区居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社区生命共同体的存在与意识。

把基于文化资源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推动乡村旅游相结合,利用乡村社区民众的力量,通过沟通、互动与体验,拓展文化创意空间、推动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以此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是乡村旅游摆脱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路径、拓展其旅游发展广度和深度的一条可行路径。那么,在社区营造理念的指导下,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更好地与乡村旅游进行结合呢?

以台湾妖怪村的发展经验为参考,具体来看乡村社区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一是挖掘传说文化资源。妖怪村曾是著名的度假胜地,但台湾9.21大地震之后游客量极大减少。为了重新吸引游客,抓住年轻人市场,开始深挖当地的妖怪传说。以“妖怪”一词抓住大家的眼球,准确而又最大限度地吸引住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形成了未来商业利益的基础。同时按照KUSO萌搞怪的设计理念,推出符合妖怪出没传说的妖怪形象,清晰有个性,在注意力经济的作用下,妖怪村的名号透过各种传播途径迅速打响,青年这一目标市场对其在精神上有高度的兴趣与认同。

二是符号化传说文化。“文化符号化”是妖怪村基于传说文化进行社区营造的基础。带着传说中的情感与KUSO的定位要求,妖怪村以“枯麻”和“八豆”为主角形象,在村中放置了许多以二者为主的动漫雕像,包括迎宾处、屋檐上、宾馆内、特色商品中等随处可见。除此外,也设计了长鼻子天狗、七眼门挡妖等妖怪形象产品,生动地活跃于妖怪村生活与商业的各个角落。通过设计者巧妙地设计,可爱化与丑萌化妖怪魔神形象,使妖怪村总体呈现出年轻搞怪的基调。

三是发展传说文化产业。在妖怪传说文化符号化的基础之上,妖怪文化与形象被不断地挖掘与开发,基于搞怪KUSO的文化创意被运用在了各传统行业之上,主要包括倍受欢迎的当地特色小吃、礼品与旅馆的经营发展迅速,以各种名字或功能新奇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完成了量质皆有保障的产业化转化。依托妖怪传说文化基础,辅以创意的手段,秉承一以贯之的KUSO搞怪定位,精准地打动了年轻人这一目标市场。

四是商业转化传说文化。妖怪村采取集中管理和开放经营为其商圈的运营模式。商业街、旅馆、饭店、商铺、配套娱乐等组成了风格独树一帜的商圈,表现在妖怪文化融入到商业街设计、生活设施布局和活动秀展示之中。商业街处处是搞怪的妖怪和风格非常鲜明的红灯笼木头房; 村中生活相关的重要要素都布置出了妖怪文化与风格,如满是妖怪形象又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酒吧等;魔神祭(暑假) 、白木清酒祭、枯麻八豆见面会、天狗击鼓秀等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其中“逃生门”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半年就累积了五千多位挑战者。

从溪头妖怪村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来看,离不开对现代潮流趋势元素的利用,同样也不能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企业文化资源的社区共享使社区居民可利用源于台湾大学林场的“妖怪”概念,灵活运用创意思维进行妖怪形象的创意设计与商业营销,共享了妖怪文化的注意力资源;另外企业市场资源的社区共享使得周围社区与妖怪村共同发展妖怪文化旅游项目,进而使整个鹿谷乡形成KUSO文化创意社区。当地社区民众通过经营文创商铺、开发文创产品等投入到整个社区的KUSO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实现了企业以及民众的利益共享。总体而言,对其妖怪传说文化符号的创意开发、产业化经营和妖怪文化商圈的建立,最终将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乡村营造成为一个闻名台湾的新型文化创意社区。

根据溪头妖怪村的成功做法,从人、文、地、产、景的角度去思考社区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相关策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重视社区民众的主体地位,成立社区营造的村民组织。以社会上的文化创意人才为引领,带动社区民众积极投身于社区营造的发展中,由下而上,鼓励村中有创意想法或德高望重的人结合在一起,成立不同主题的村民组织,互相交流想法和经验,进行村庄创意主题的设计。在互动过程中逐步产生社区精英带领村内旅游文创的发展。政府应该大力发动民间组织,立足乡村社区,进行理念推广,有意识地培育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乡村社区。以村民为本,强化场所认知和场所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给予创造其生活空间的主动权

二是挖掘社区的历史内涵,创意化延续和利用传统文化。以社区共同的历史文化作为创意的来源之一,号召村民力量挖掘与再造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共同的社区营造愿景。以相关文创产品、文创商铺为代表,在进行现代设施的建造以及装修设计时除了考虑正常功能使用外,在外形、样式上加入文化创意元素,创意化转化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另外,也可以根据现代流行文化如情感怀旧、无厘头搞怪、回归灵魂等思潮,凭空打造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乡村社区。

三是维持社区的本土性,保育和发扬地域环境特色。以台湾土沟村的“村是美术馆,美术馆是村”的营造理念为参考,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将艺术渗透进村民的生活中,让村民在艺术中农作。通过艺术作品,唤起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借鉴苏格兰芬虹生态村的“地球船”“会呼吸的稻草屋”以及利用巨型威士忌酒桶建造房子的成功做法,在进行社区营造时还要考虑乡村的本底特点即清新自然无污染,选用环保型材料进行设计。立足社区本体特色,以文创为作用纽带,最大化释放这种特色的旅游魅力。

四是商业化经营社区产业,科学管理社区文创商圈。由社区管理者进行统一管理,精心规划社区的“商圈设计+商圈经营+商圈推广”模式,把握住整个商圈的统一发展方向,社区民众开发的文化产品与商铺经营都要遵从社区文化的基本风格,从而维系商圈主题文化创意个性化特征的持续性发展。其次坚持开放经营,吸引各类具有创意的企业进行投资和商铺入驻;除此外,鼓励与乡村社区主题相关的文化创意型人才进村指导或亲身参与,灵活管理文创商圈。

五是营造社区生活情境等特殊景观,构建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有温度的乡村旅游氛围。以村民的日常生活为文创脚本,从传统、现代两种不同的生活更迭中提取关键要素,以艺术为支撑,通过创意的手法营造村庄的整体生活空间,卖“生活”,设计可参与的文化休闲活动。针对村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设计公共空间,以文化创意手法为重要手段,提升空间的美感和内涵,通过参与式设计,将村民的想法变成实体空间,空间内涵即成为村民过去的生活记忆。

总而言之,在文化创意产业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村民主动参与是关键、把握旅游者需求为根本、文创人才为刺激诱导因素,三者的结合共同促进乡村旅游的创意性发展。而怎样培育乡村社区民众中的创意人才、发现并创意化转化乡村资源,提升其旅游价值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