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秀》丨谁让这些种植牛人成了名人?


导语:农民,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之人。语出《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即士农工商四民” 。根据农民的产业重点,可分为粮农、果农、菜农、棉农、养殖户等。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用,几乎都与农业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伟大职业。这份伟大,在中国则显得尤为突出。中国农民仅用占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1%的人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这些田间客应该被铭记

尽管创造了奇迹,但很多时候中国农民是默默无闻的。这些田间客的伟大,往往不被人熟知。很多农民都只知辛勤耕耘,不善言谈。“采得百花成蜜时,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应该铭记他们。

寻找种植牛人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现有9亿农民,在广阔的国土上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种地高手,能够种出高品质农产品;是经验丰富的种地“老把式”,能够收获高产;是科技达人,种地科学合理不费劲。总之,这些人种地意识超前、善于学习、能够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并且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种植模式”和“种植经验”,这些人也被周围人称为“老师”、“种地老手”,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将他们称为“种植牛人”。 

 

《中国农资秀》携手云天化股份

共同推出云天化种植牛人活动

 

《中国农资秀》首位云天化种植牛人——林军

这些种植牛人,值得被推广,被更多人了解学习。于是2018年7月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与云天化股份联合推出的大型电视主题活动——云天化种植牛人,从2018年7月30日,云天化种植牛人活动采访首站,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在这里我们寻找到了第一位种植牛人,种了500亩地柑橘的林军。讲述了林军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改变自家柑橘园缺素、黄叶情况从而成为种植牛人的故事。

 

部分云天化种植牛人

此后,我们又到了云南的昭通、西双版纳、丽江、祥云县、蒙自市,四川成都、凉山惠东县、盐源县,陕西榆林,河北衡水,山东蓬莱、潍坊、临沂、平度,重庆奉节,广西平南、玉林、桂林,广东湛江,江西赣州等多个地方,行程百万公里,截止7月23日,共拍摄“种植牛人”专题节目44期,让很多牛人上了电视成了当地“名人”。

 

 怎么让这些“种植牛人”成为名人

如何让“种植牛人”成为名人,让更多人知道?学到牛人经验?帮助自己增产增收?作为国内唯一一档农业农资类专业栏目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率先在业界作出了一次尝试。

《中国农资秀》“电视+互联网”多屏互动模式将“种植牛人”搬上电视荧屏

 

部分云天化种植牛人视频推广

在这场活动中,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制作一系列种植牛人专题节目后,首先在电视上播出。向全国农民朋友推荐和展现中国各地、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种植牛人的故事与经验,让他们成为榜样、种植明星,由榜样为典型案例,让全国更多农民朋友通过电视看到、学习到。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更多种植户成长,提升更多农民的种植技术和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更快发展,为乡村振兴出力!

比如:《中国农资秀》2018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采访石榴种植牛人李兴富,并制作专题节目《年入80万的李兴富》。节目中,李兴富种植的石榴比别人早上市,并且石榴个头大、皮红、糖度高,这也是种植牛人李兴富的石榴能够一年卖80万的原因。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后,李兴富以科学种植模式和优质石榴以及高收益,受到会东县农业局的关注,让李兴富的石榴园成了县里的示范园,供周边石榴种植户学习参观。同时,李兴富带头在等地成立石榴种植合作社并建立名为“会东县石榴种植技术交流群”的微信群,与全县石榴种植户交流推广自己的石榴的种植、销售经验。这些,都是李兴富上了电视“出名”后的变化。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石榴种植牛人——李兴富

又比如:《中国农资秀》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曾采访过自己建果园、设计盖别墅、给大山修电梯、柑橘售价还比别人高的柑橘种植牛人高志均,并制作了专题节目《田园工程师》。本期节目在电视上一经播出,当周接到相关电话将近80个。并让高志均在当地迅速成为了柑橘种植带头人,现在每天都会有多则数十人,少则几人的团队来他家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修电梯、盖别墅的田园“工程师”——高志均

电视不是“出名”的唯一途径

随着当下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电视已经不是宣传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手机、关注互联网,最直接的变现便是“网红”的出现。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诸多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大多没上过电视,却通过网络被很多人熟知,成了“名人”,甚至有些人“网红”成为名人后,还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所以当下环境的宣传工作,已经由原来单一的电视媒体转变为“电视+互联网”、“电视机+电脑+手机”多屏互动形式进行宣传。

而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作为一档电视栏目,不光将“种植牛人”搬上了电视荧屏,还将他们的故事,“搬”上了网络。

 

网络的兴起

网络互动

第一次互动:每一次采访回来后,《中国农资秀》都会将这些种植牛人的牛人故事写成一篇新闻,在全网超过30余家的国内知名新闻平台上进行推广预热。在节目播出前,网络上便已经进行了第一轮“种植牛人”宣传工作。

第二次互动:种植牛人专题节目在电视播出后,《中国农资秀》将节目在国内各大主流视频平台中上传,如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进行又一轮宣传。

第三次互动:种植牛人专题节目播出后,《中国农资秀》还将专题节目的文稿进行改编,再次制作一篇新闻,通过全网30余家国内知名新闻平台进行推广。

第四次互动:《中国农资秀》将种植牛人专题节目进行二次剪辑,从中剪辑出1—3个不等的几分钟短视频并上传网络,再次进行一轮宣传。而制作出的短视频,因为内容精炼、时间不长,也是当下许多农民和网民所喜欢的一种视频形式。

 

比如:刚才提到的种植牛人节目《田园工程师》在电视上播出后,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还节目进行二次剪辑,制作出两条短视频进行网络推广。一条短视频,高志均在半山腰上自己设计修建别墅、在别墅后的山上种植柑橘,点击量超过10万。另一条短视频,高志均种植柑橘省事,给大山安装电梯、在柑橘园里养鸭子,种柑橘不费劲,柑橘售价还高,点击量超过70万,两条短视频播放量加起来超过80万。让高志均不光在电视上火了一把,也体验了一把在网络上当“网红”的感觉。通过“电视+网络”高志均利用科技种地的“牛人”故事也正在被更多人了解、学习。

 

网络新闻推广

又比如:《中国农资秀》在云南昆明晋宁区采访后编写《新肥料 新模式》新闻在《中国农资秀》栏目官方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超过1600次,在河北唐山采访后编写的新闻《云天化种植牛人——30块钱一斤的毛桃,难道只因抢先上市?》阅读量超过1000次,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采访后编写的新闻《云天化种植牛人——第一年的“美”葡萄》阅读亮超过1000次。而像这样阅读量上千的种植牛人活动新闻,已是常态。

 

网络视频推广

除了在《中国农资秀》栏目官方公众号上传新闻外,《中国农资秀》还将新闻上传到了如:人民号、网易新闻、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近30余新闻平台。按照一条新闻在一个平台的阅读量为300次计算,《中国农资秀》一篇新闻的互联网阅读量就达到了上万次。通过网联网新闻推广,这些种植牛人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网络短视频推广

 一次拍摄,六次宣传

通过一次电视互动传播,加上四次互联网互动传播,让天南地北的牛人故事通过“电视+网络”走的更远,也让更多种植牛人成为“名人”,真正火遍大江南北。后续,《农林卫视》还将在采访过程中加入直播环节,一边进行节目拍摄一边直播,让种植牛人成为“网络主持人”与更多农户见面。直播环节加上一次电视节目播出、四次互联网推广,未来将真正做到“一次拍摄,六次宣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代韩愈的《杂说四·马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思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云天化中国种植牛人活动,种植牛人就像农业届中的“千里马”,《中国农资秀》栏目就好比“伯乐”。这些种植牛人在众多农民中,虽是“千里马”但却默默无闻,而《中国农资秀》通过电视,通过网络,将这些田间牛人、牛人故事、牛人经验、牛人技术挖掘出来,在全国传播开来,被更多农民发现,供更多农民学习,让这些田间客成了榜样,真正成了“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