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与旅游新六要素中的学、闲、情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向旅游功能进行延伸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演变,逐渐脱离“图书馆是学习、充电的地方”的传统看法,而成为游客的旅游打卡地。开发图书馆旅游资源是开发文化旅游的形势之一,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成为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这些都为图书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面对日益丰富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如何使旅游情怀落地、吸引游客注意力是图书馆进行创意化旅游重要思考的方面。
随着2019年文旅融合热潮涌起,许多城市对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为代表的文化场所进行旅游发展的探索。以武汉为例,今年暑期期间,武汉图书馆“热度”攀升。往年,这里是自习、“充电”的热门目的地,但今年武汉的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和文化推广活动搬到了景区、公园,搬到了线上社交平台,因此更受青睐,到图书馆“文化打卡”成为武汉都市人的新潮流。今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爱中华·迎军运·读好书——2019年江城读书节”,以“图书馆+公园”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在读书节开幕当天便吸引10万名读者参与。同时以手绘地图的形式展示全市16家市、区公共图书馆馆貌及精选的旅游景点的线上小程序,以“文旅地图”“全市市、区公共图书馆活动链接”“一馆一品展示+图书推荐的分享海报”等新鲜的阅读和游览的方式,让它在上线当天就收获了两千多名用户。
图书馆本身作为书籍文献资料的重要收藏地,在提供大量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发挥着旅游休闲的作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高雅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具有休息、社交功能的服务,使其成为人们释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压力、缓解心理疲惫的场所和“精神疗养”的乐园,进一步成为人们旅游休闲、观光旅游的又一新景点。开展创意旅游是其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新思路和新视角,重视其旅游环境、配套旅游纪念品、衍生品的创意设计,提升其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尤其要创新旅游形式,大力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以具有“滨海之眼”之称的天津滨海图书馆为例。2017年10月,几幅科幻感十足的“中国最美图书馆”照片刷屏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网友一条微博引来8万点赞,照片中的滨海新区图书馆仅一个周末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友高达1.8万人次,并在2018年荣获美国时代周刊“2018年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榜首。它定位为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具有数字媒体阅检和实体书籍便民借阅的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内部的球形多功能厅。大球的外部建成了一个穹幕影院,可以播放电影;大球内部则是滨海图书馆的报告厅。在馆内,设置了百家讲坛放映厅、儿童专属阅读区等;在馆外,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齐全,成为一个以图书馆为为中心的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娱乐场所。自开放以来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因其独特的“书山”造型而成为游客重要的打卡地之一,无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抖音、快手等APP上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成为天津旅游的重要景点。
再如被取名为“书的天堂”的芬兰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成立于2018年12月,开馆三个月就达到了90万人次的访问量,每天都有上万人前往。一层为餐厅、电影院和报告厅,二层则汇集了各种黑科技,还可以做饭、打游戏、缝衣服....,三层是整个图书馆最开放和活跃的空间,因其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表演、拍艺术照。馆内还有咖啡、点心、茶歇区域以及儿童玩耍区,可以免费借用游戏设备、体育用品和乐器等。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多功能室内设计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参观、游览体验。
从这些新成立的图书馆来看,越来越多地超越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向旅游休闲功能延伸,其多样化、多功能的设计日益成为游客的理想选择地。近年来,我国不同地方大量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批各地大批的游客的到来。随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日渐强大,作为积累了大量系统的旅游文献资料的重要收藏地,读者在旅游前通过对书籍的查阅,不仅能事先了解旅游地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旅游点进行比较,从而对比出更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作为学习的地方,让读者增强了自身理性认识与审美情趣,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变成为游客。
那么在文旅融合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图书馆如何进行创意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图书馆,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笔者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设计和打造创意旅游产品。借鉴故宫博物院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成功做法,图书馆应该利用创意思维、创意技术、创意方式、创意内涵等手段打造符合甚至引导市场需求的旅游创意产品,还可以将虚拟的文化创意元素与影院、绘画、音乐、手工艺品等实体载体结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旅游产品。开发衍生不同款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如手工编织蟋蟀、螳螂、竹蜻蜓等儿时玩具系列;室内挂件、摆件和瓷盘、布提袋等生活装饰用品系列;文艺书签、呆萌可爱笔、旅行手账本等书本用品系列等。
二是创造和丰富旅游特色活动。根据青岛“栈桥书店”利用阅读与旅游文化融合的新模式而成为国内首家以国际文化背包客旅游主题吸引大众的经验,图书馆应该将特色旅游活动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增强游客的图书馆旅游体验。开设阅读文化艺术展演舞台进行各类全民阅读和艺术展示与表演活动的展演、作家见面会、作品分享会、新书发布会及各类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会,如小型音乐会、音乐与舞蹈展演、围绕图书内容的小型话剧等,还可以设计以文字拼图游戏为代表的亲子类活动,吸引家长陪同孩子走进图书馆,共同参与。
三是构建和营造文化创意空间。参考广州树德之光内书店的设计手法,图书馆可以选择以咖啡馆、生活馆、美术馆、动漫馆、创意集合店等为代表的调性一致的店铺作为强化图书馆旅游环境氛围的重要选择对象。通过丰富旅游创意环境元素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使游客感受创意氛围和文艺气息,从而增强图书馆创意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样式以及室内装饰来吸引游客,既能感受图书馆深厚的文学氛围,又能领略到建筑学、美学、设计学等的魅力。
四是探索和创新旅游合作形式。以“图书馆+民宿:让远方更诗意”而闻名的莫干·山居图开启了图书馆的另类旅游合作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旅游应该更加重视对科技的利用,充分连接、聚合各种资源,大胆跨界创新。以APP为例,上线馆内商业领域的信息,如点餐、买票,实现馆内借阅超期、打印资料等多种实时支付的功能。还可以创建合唱团,举办美术展览等,将其提供的服务跨界到文化馆、美术馆甚至博物馆领域。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不仅提高图书馆的旅游吸引力、增加了访问量,同时也能实现创意共享、读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总而言之,对图书馆旅游功能的拓展还有很多方面去考虑。如构建怎样的机制来推动图书馆的跨界合作、如何挖掘图书馆元素来设计创意旅游产品、采用怎样的宣传营销方式提高其旅游知名度、公共传统图书馆如何利用自己的IP优势实现向旅游的跨越、民营阅读机构怎样进行独特性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创新至上思潮的背景下开展创意旅游需要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