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氧分压监测在高压氧舱内的临床应用


「关鍵词」经皮氧分压;高压舱;高压氧

 

  【高压氧舱.中国】随着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适应证的不断扩大,HBO在治疗危重患者方面应用日趋广泛。理论上讲,HBO治疗可使患者动脉氧分压与组织氧分压达到常压下的数倍或数十倍,但实际上HBO治疗能否达到上述治疗目的,临床上尚缺乏直接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笔者通过国产QSGG-1000B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HBO治疗过程中,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变化,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面罩,头罩。直径300mm,长360mm。经皮氧分压监测:采用QSC1000B系列多功能监护仪。采集器放入舱内,显示器置于舱外,两者均与导联线接好卡紧,把氧分压(PO2)传感器插入采集器上。温度设置和氧分压标定按说明书进行。经皮氧分压探头位置放于小臂肘关节弯曲处内侧,尽量避免靠近大小动静脉。每隔10min测定经皮氧分压,记录数值。氧舱:高压氧舱重症监护舱,采用计算机自动操舱系统,氧舱直径2.8m,长7.4m。

  2.治疗方案:舱内压力0.22MPa(2.2ATA)加压时间15min,吸氧时间60min,中间间歇5min(呼吸舱内空气),减压时间15min,治疗总时间90min。治疗33舱次。通过一级吸氧供氧管连接至头罩进氧口,头罩排气口与舱内双管吸排氧管的排气管直接相连,使患者呼气排出舱外。供氧流速为10L/min。治疗对象:面罩吸氧组9例患者,男2例,女7例,年龄30~76岁。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6例,脑震荡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脊髓损伤1例。头罩吸氧组(气管切开):共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5~-87岁。脑出血术后4例,脑挫裂伤5例,减压病1例,心肺复苏术后2例。面罩吸氧组(气管未切开):共12例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10~48岁。脑出血术后9例,脑挫裂伤2例,硬膜下血肿1例。

  3.统计学处理:SPSS 11.0版统计分析软件。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